京滬高速鐵路開通運營以來,京滬高鐵基礎設施狀態良好,運量快速增長,安全有序可控。圖為一列開往上海虹橋方向的動車組列車在軌道上行駛。 楊寶森攝(新華社發)
鐵路是不可替代的經濟動脈;高速鐵路,讓“鐵老大”擺脫了“夕陽”遲暮,成為拉動經濟的新引擎;中國高鐵,作為一張閃亮的“名片”,以創新、先進的形象代表了今日中國的工業實力;京滬高鐵,則是中國高鐵的代表作,2015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頒給了京滬高鐵工程項目。
自主創新造就的多個“最”
北京和上海是我國經濟最活躍和最具發展潛力的地區,運輸需求也最為旺盛。在這兩個城市之間修建一條像日本新干線那樣的高速鐵路,是一盤謀劃已久的大棋。從1990年提出方案,到2008年國家批準開工,歷經18年的運籌,從思想、組織、技術、資金等方面為京滬高鐵建設做了比較充分的準備。
“我們派出上千名技術人員出國考察、研修,組織了幾百項科學研究,最終制定了具有中國特點的技術標準?!痹F道部副部長、京滬高速鐵路公司原董事長蔡慶華回憶,廣深準高速鐵路的改擴建工程、6次鐵路大提速和我國第一條客運專線——秦沈客運專線的建設,為京滬高鐵奠定了工程實踐上的基礎。
京滬高鐵沿線依次跨越四大水系,橋梁占全長的80.4%,沿線江河縱橫,湖泊眾多,人口密集?!皬碗s程度史無前例”,中國鐵路總公司總工程師、工程院院士何華武說。國內缺乏先例,龐大的技術集成體系,極高的技術風險,數不勝數的技術難點,自主創新難度之大難以想象。
2008年開工,2011年開通運營,3年建成,京滬高鐵建設速度之快令世界驚嘆,這背后是持續的創新和技術的積累。20年來,鐵路部門組織設計施工、裝備制造、鐵路運輸等行業內外科研力量,進行科技攻關與自主創新,在高速鐵路工程建造技術、高速動車組、列車運行控制系統、檢測驗證技術、技術發展和建設管理模式等方面,構建了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以多個“最”標注了“中國創造”的新高度:
最長——全長1318公里,是目前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長的高速鐵路。
最高——技術標準最高的高速鐵路。
最大——總投資2200億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投資規模最大的建設項目。
最快——英國的《國際鐵路快報》雜志2013年7月發表文章,稱“中國平均點對點運行速度超越世界其他國家,在全球鐵路的速度競爭中繼續處于領跑地位”。
最優——開通三年即實現盈利,運營效益堪稱奇跡。
眾領域集成的技術博物館
京滬高鐵是一個龐大的綜合體系,涉及機械、土木、電子、電氣、材料、信息、測量控制等多個學科領域。我國科技人員在攻克無數技術關口之后成就了一座“高鐵技術博物館”——
在基礎設施方面,創立了高速、深水、大跨、六線長江大橋等復雜結構橋梁建造技術,創新了超長高架橋上無砟軌道無縫線路建造技術,形成了時速350公里高速鐵路建造標準體系和成套技術。
在高速動車組方面,突破了整車氣動性能、轉向架等關鍵技術,構建了整車設計—制造—驗證—評估—優化成套技術,形成了高速列車技術標準,創造了試驗速度每小時486.1公里的世界紀錄。
在列車運行控制系統方面,攻克了列車高速運行情況下車地信息可靠傳輸、列車運行安全控制等關鍵技術,研發了列控系統核心裝備,實現了列車運行控制系統的集成創新。
在系統檢測驗證及系統集成方面,實現了全線持續時速350公里等級的系統檢測驗證,形成了高速鐵路完備的動態驗收技術標準及系統集成方法,首次開展了時速380公里等級的綜合試驗。
在高鐵標準體系和管理模式方面,建立了以技術、管理、作業三大標準為基本依據,以機械化、工廠化、專業化、信息化為支撐手段的標準化建設管理體系。
蔡慶華將這一技術體系歸納為“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工程建造系統,集成創新的牽引供電和通信信號系統,系統集成的信息化系統,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高速動車組系統”。
“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是京滬高鐵實現超越的“捷徑”。京滬項目獲得發明專利53項、實用新型專利116項、外觀設計專利5項、軟件著作權8項。
“迄今為止,中國鐵路沒有出現任何與外國公司的知識產權糾紛?!焙稳A武說,“我們完全掌握了總成、車體、轉向架、牽引變壓器、牽引變流器等高速動車組的九大關鍵技術,技術水平世界一流”。
一路增值的黃金通道
“對鐵路運營效益的評價應該是多方面的,既包括自身的財務評價,也應包括國民經濟評價和社會評價?!焙稳A武認為。
京滬高速鐵路開通運營以來贏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不但其自身的經營效益逐年提高,“高鐵經濟”對地方經濟的拉動作用十分明顯。
先進的技術,創新的成果,對于普通乘客來說,意味著從北京到上海只需5小時,而且發車間隔大大縮短,高鐵列車成為人們出行的“城市公交”。
京滬高速鐵路,尤其是高速鐵路網的建成,極大地改善了京滬通道運輸長期緊張的局面,加快了人們的生活節奏,拉近了時空的距離。通過高鐵,各種交通運輸方式實現了有效銜接,人們可以將高鐵、地鐵、飛機、公交一體化統籌搭乘,構成了現代化的綜合交通運輸模式。
自京滬高速鐵路建設以來,沿線城市的發展也駛入快車道,人口規模最大、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的京滬線真正成為了一條“黃金通道”?!熬咚勹F路就像一條金絲帶,把沿線一顆顆珍珠串起來,形成一個新的經濟增長帶?!辈虘c華說。
全社會貨運量中,鐵路運輸比重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就可以節約社會物流成本212億元?!案哞F通車大幅釋放了貨運空間,進一步改善了我國物流成本高的現狀?!焙稳A武告訴記者。
目前,中國高速鐵路運營里程已經達到1.9萬公里,占世界60%左右,是世界上高速鐵路發展速度最快、運營里程最長、在建規模最大的國家。在不到10年的時間里,中國高鐵已經實現了從“沒有”到“領先”的突破,完成了從技術引進到技術輸出的超越。(經濟日報記者 韓 霽)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