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農歷正月初七開始,武漢市黃陂區六指街新博村66歲村民黃曉明就忙開了。由他組建的移民均州鑼鼓隊進入排練階段,元宵節期間將與周邊村民聯歡。
新博村是武漢黃陂區最大的南水北調中線移民村,有村民565人,與黃曉明一樣來自同一個村——湖北丹江口市(古稱均州)浪河鎮浪河口村。
2010年7月9日,黃曉明與村民們搬遷到新博村時,將浪河口村鑼鼓隊的全部家當帶了過來。
“均州鑼鼓起源自戰國時期的武當山,敲出的是歡樂與喜慶?!秉S曉明對中新社記者說,他家幾代人從事均州鑼鼓的演出,鑼鼓成了他們記憶的延續。
如今,黃曉明將黃陂木蘭文化融入均州鑼鼓,不僅豐富了均州鑼鼓的內容,還建立起了一套新的演奏體系。
“黃陂有大量花木蘭的傳說,入鄉隨俗,木蘭文化也就成為了均州鑼鼓的一部分?!秉S曉明告訴記者。
他還曾多次到黃陂木蘭山、木蘭湖等歷史人文景點,收集花木蘭的傳說,這些都成為豐富均州鑼鼓內容的重要內容。
新博村的均州鑼鼓隊中,84歲的楊建明是年齡最大的隊員與指導?!拌尮那靡磺?,年齡少十歲?!睏罱餍χf。
楊建明也是村里的“文化人”,能一口氣講《武當神功》《狐貍精偷雞》《挖斷崗》等近百個流傳于武當山地區的民間故事。
“我們從小就聽武當山的故事,講武當山的故事?!痹诰鄺罱骼先说募亦l浪河口村數十里地方,就是中國“民間故事村”伍家溝村。
從武當山地區的浪河口村搬遷到黃陂區新博村,楊建明淚別了清代祖居后,僅將兩扇老雕花木門拆下背走?!伴T上有我兒時刻下的故事?!崩先苏f。
來到新博村后,為村民們講武當山的故事,成了楊建明排解鄉愁的主要方式。令他沒有料到的是,他的故事吸引了周邊的金竹村、方灣村、朱沖村等眾多村民。
當地村民也經常講花木蘭的故事給楊建明聽?!案鱾€地方的文化都很精彩?!睏罱髡f,如今他的“故事庫”里增加了10多個花木蘭的故事。
黃陂區六指街辦事處副主任林洪表示,計劃今年在移民村周圍興建移民文化創業街,集中展示移民文化與風貌。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