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政府召開全區裝備制造業專業化協作配套座談會,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建國在會上強調,振興裝備制造業是寧夏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必然選擇。
陳建國指出,振興裝備制造業事關寧夏經濟的長遠發展和可持續發展,要在繼續抓好能源原材料優勢的同時,以小省區能辦大事的魄力,抓好規劃,提升裝備制造業專業化協作配套水平,實現寧夏裝備制造業的振興。會上,自治區經委對《寧夏裝備制造業產業集群和專業化協作配套發展規劃》做了闡釋。
從加快形成產業集群上突破
根據《寧夏裝備制造業產業集群和專業化協作配套發展規劃》,寧夏將發揮產業比較優勢,大力發展數控機床、煤礦綜采設備、自動化儀表、鐵路牽引變壓器、軸承等優勢產品,積極推動風力發電等高新技術產品的研制和生產,提高本地配套水平,力爭用5年左右的時間,形成重大技術裝備產品、高新技術產品、一般機械產品、專業化協作配套產品等合理分工、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
為了提高產業集群的規模,使其充分發揮資源整合作用,寧夏把突破口放在加快形成六大產業集群上。
一是以寧夏現有的五家機床生產企業為基礎,進行資源整合,形成數控金屬切削機床和數控金屬成形機床產品為主干,專業化協作配套企業為支撐的數控機床產業集群。
二是依托寧夏天地奔牛集團公司等企業在煤礦機械制造領域的生產和技術優勢,扶持和發展寧夏靈州礦山機器制造有限公司等一批專業化協作配套企業,形成重型礦山機械產業集群。
三是以寧夏銀星能源股份公司為龍頭,形成以工業自動化儀表為主導,電工儀器儀表、材料試驗機、影像機械及器材等產品同時發展,不斷擴大寧夏專業化協作配套的儀器儀表產業集群。
四是依托銀川臥龍變壓器有限公司、寧夏發電集團等為主導產品生產企業和專業化協作配套企業組成的產業集群。
五是以西北軸承股份有限公司為龍頭企業,帶動配套產品生產企業和為軸承行業專業化協作配套企業及軸承銷售企業,形成生產石油機械、冶金機械、鐵路機車、工程機械、礦山機械、增速器軸承、重型汽車等專用軸承,生產農業機械、普通機械通用軸承以及其他軸承配套零件企業和銷售企業組成的產業集群。
六是依托現有七家起重機械設備生產企業和一些主要零配件生產企業,以現有的機械加工企業為依托,組建以起重機主機為重點的機械加工企業專業化生產基地,形成以銀川為主的起重機械產業集群。
提高專業化協作配套水平
據了解,提高裝備制造業專業化配套水平是寧夏有關部門要重點突破的關鍵。
首先,通過增資擴股、聯合重組、技術改造、招商引資等手段,培育和發展大企業和龍頭企業,重點在煤礦機械、機床、儀器儀表、軸承、電工電器、起重機械等行業,培育年銷售收入在10億~50億元的大企業。鼓勵中小企業與骨干企業建立配套關系,發揮專業化生產優勢,向輔機配件專業生產廠商轉型。
其次,協調支持,扣緊配套產業鏈。自治區經委將向裝備制造業主機企業和配套企業的項目安排總投資10%~15%的工業發展資金,加快樹脂砂鑄件、鑄鋼件、鍛件、機床主軸軸承、風力發電機軸承、圓環鏈、減速器等項目建設,早日滿足裝備制造業配套需求。自治區各相關部門加大協調支持力度,結合16個關鍵領域重大技術裝備的研制任務,貫徹科技規劃,加大裝備制造業科技攻關力度,努力實現核心技術和系統集成能力的突破,帶動基礎設備、一般機械裝備產品和零部件生產制造水平的全面提升。
再次,組建兩個中心,強化軸心帶動。從實際出發,依托具有比較優勢的企業,通過整合資源,轉化為專業化大批量生產,重點建設鑄件生產、板焊件及表面覆蓋件生產、熱處理和電鍍等五個專業化生產中心。組建機床、煤礦機械、起重機械等專業化協作配套中心,擴大加工生產能力,培育專業化生產基地,使專業化協作配套工作由過去各企業單獨進行,向集聚、有序方向發展。
最后,培養人才,加速產業集聚。采取持股、技術入股、提高薪酬、科研人員技術參與分配和加大攻關項目獎等更加靈活的政策措施,為優秀人才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與國內外先進制造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強合作,聯合培育一批中青年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和高級技工。充分發揮學校、企業和研究機構各自的優勢,以產學研緊密結合的方式培養人力資源。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