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招標條件
本招標項目新建和龍至南坪鎮鐵路工程,已由鐵道部、吉林省人民政府以《關于新建和龍至南坪鎮鐵路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復》(鐵計函[2009]296號)、鐵道部《關于新建和龍至南坪鎮鐵路初步設計的批復》(鐵鑒函[2009]879號)批準建設。項目業主為和坪鐵路有限責任公司。建設資金來自鐵道部和吉林省項目出資比例為51:49。招標人為和坪鐵路有限責任公司。項目已具備招標條件,現對該項目的施工進行公開招標,特邀請有興趣的潛在投標人(以下簡稱“投標申請人”)提出資格預審申請。
2. 項目概況與招標范圍
2.1工程建設地點、規模
和龍至南坪鎮鐵路位于吉林省東部的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龍市境內,線路起點接軌于白和線和龍站(DK103+284),從和龍站南端在和白線左側引出由北向南走行,沿途主要經由和龍市、仙鏡臺風景區、南坪鎮等地,線路終點為南坪鎮,線路全長41.676正線公里。聯絡線在新線DK4+350處接軌后向西北方向走行,上跨海蘭江后,在白和線富興隧道出口外側K97+215處相接線路全長3.03km。和龍至南坪鐵路工程含新建和龍至南坪鎮段鐵路正線41.676km及白河方向聯絡線3.0km。
主要工程數量:路基總土石方350.26萬立方米;特大橋2座2144.19延長米;大橋12座2623延長米;梁式中橋3座304.8延長米;框構橋3座494.36頂面平方米;公路橋4座1512平方米;涵洞93座 2794.04橫延米;隧道8座14958延長米;正線鋪軌44.051km;鋪新道岔31組;鋪碴10.95萬立方米;通信光纜63km;通信電纜78.65km;相關通信設備購置安裝南坪站、洞坪溝站;道岔聯鎖31組;信號電纜65.6 km;智能電源屏4套;10kv電力架空線路61.6km;10kv電力電纜35.57km。房屋5500m2。
2.2 計劃工期
本工程計劃2009年8月25日開工,2011年8月24日竣工,總工期24個月。
2.3招標范圍
新建和龍至南坪鎮鐵路及聯絡線路基、橋涵、隧道、軌道、通信、信號及信息、電力、房屋、其他運營生產設備及建筑物、大型臨時設施和過渡工程、配合輔助工程等。
2.4 標段劃分
本工程劃分為1個綜合施工標段。
3. 申請人資格要求
3.1 本次資格預審要求申請人須具備鐵路、公路、港口與航道、水利水電、礦山、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企業資質之一,并須同時具備鐵路鋪架工程專業承包一級資質和鐵路電務工程專業承包一級資質(子公司具備也可)。不具備上述專業承包資質的投標人允許與不超過兩家具備相應專業承包資質的子公司進行專業聯合。參加專業聯合的各方不得再以單獨名義或參加新的專業聯合方式參加本標段的投標。申請人應在五年之內(已完或在建)具有類似鐵路干線施工業績、國鐵正線鋪軌50Km以上、橋長L>1500m,橋高H≥40m以上特大橋和獨立完成或在建5km以上隧道施工業績,鐵路通信施工≥50Km,中間站信號工程,區間自動閉塞工程≥50km,完成10KV及以上電力工程施工≥50km業績。并在人員、設備、資金、社會信譽等方面具有相應的施工能力。
3.2本次資格預審不接受聯合體資格預審申請。
3.3 各申請人可就上述標段中的1個標段提出資格預審申請。
4. 資格預審方法
本次資格預審采用合格制。
5. 資格預審文件的獲取
5.1 請申請人于2009年7月14日17:00(北京時間)前電話報名預約,并于2009年7月15日至2009年7月21日(法定公休日、法定節假日除外),每日上午9時至11時,下午14時至16時(北京時間,下同),在鐵道工程沈陽交易中心(沈陽市和平區勝利北街2號7樓)持單位介紹信購買資格預審文件。
5.2 資格預審文件每套售價5000元人民幣,售后不退。
6. 資格預審申請文件的遞交
6.1 遞交資格預審申請文件的時間為2009年7月23日8時00分至2009年7月23日9時00分,遞交資格預審申請文件的截止時間(申請截止時間,下同)為2009年7月23日9時00分,地點為鐵道工程沈陽交易中心(沈陽市和平區勝利北街2號7樓)。
6.2 逾期送達或者未送達指定地點的資格預審申請文件,招標人不予受理。
7. 聯系方式
招標人: 和坪鐵路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吉林省和龍市文化街7委文化路24號(延百超市4樓)
郵編:133500
聯系人:蔡光天
路電:0345-40898、0345-40899
市電:0433-6140898、0433-6140899
13314363399(奇松鶴)、13943395932(蔡光天)
傳真:0345-40899(路電)、0433-6140899(市電)
電子郵件:cgt1020@sina.com
開戶銀行:工商銀行吉林省和龍市支行
賬號:0808280109000121285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