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地鐵3號線、寧高二期等多條線路在進行地下施工作業,而在南京南站、祿口機場等巖層較為復雜的施工段,幾乎都能看見印有“徐工凱宮”標簽的盾構機。從“零基礎”的民營企業到具備國產能力的盾構機研制“翹楚”,5年時間,濱江開發區的海歸碩士蘇延奇帶領技術團隊開展了一場“地下冒險”,力求沖破國外技術壁壘,為軌道交通領域的重型裝備貼上“中國民企研發”標簽。
蘇延奇是“80后”,美國佐治亞大學碩士研究生,南京“321引進計劃”和“培養計劃”雙料入選者。2007年,蘇延奇機緣巧合第一次看見了盾構機的生產制造,這個重達數十噸的產品一下子吸引了他的目光?!皣鴥鹊能壍澜煌ㄆ鸩捷^晚,相比德國、日本,在盾構機等其他重裝研制方面的實力還不強,且大多集中在大型央企手中,有許多技術壁壘需要攻破?!眳⑴c盾構機制造,與其他“地下冒險家”一拼高下的念頭在蘇延奇心中萌發。
2008年他放棄美國優越的工作待遇回國創業。重型盾構機研制極具挑戰性,作為新入行的民營盾構機企業,如何才能打開市場?蘇延奇根據自己的前期調研,選擇了德國海瑞克公司作為自己的技術“盟友”。2011年2月,他個人出資4000萬元,與徐工集團合資,在濱江開發區創辦了徐工集團凱宮重工南京有限公司。
盾構機屬于“小”而專的產品,一般是按需定制,加上國內地質結構非常復雜,國外先進技術無法直接“復制”。蘇延奇和他的技術團隊在強化技術攻關的同時,邀請國內應用型專家對施工地段和自己的盾構機設計進行“把脈”,并吸收國內專業院校的優秀人才,為企業自主研發儲備力量。
蘇延奇介紹,他們通過與徐工研究院、國內盾構專業院校的交流合作,已在南京、蘇州、沈陽等地都設立了研究中心,目前已完成“盾構機刀盤及其主軸承優化設計研究”、“盾構施工過程中掘進與地面沉降控制技術”等多項技術的研發工作,獲得專利授權18項。由于業績顯著,公司獲得徐工集團、省紡織集團有限公司、江蘇省蘇豪創業投資集團等追加投資,目前注冊資本達1.88億元。當前,徐工凱宮的自主研制比例已達65%,并獲得了盾構機部分核心機件及內部零部件的自主知識產權。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