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上??偛?月13日發布的2005年上海市金融運行報告指出,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后,匯率的不確定性加大了企業的決策難度,匯改的影響仍應引起關注。此外,上海的金融機構“需要正確認識和對待人民幣存貸比持續下降的問題”。
2005年7月21日,我國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進行了改革,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據央行上??偛?005年12月份對部分具有進出口自營權的生產性企業問卷調查顯示,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后,樣本企業進出口繼續較快增長,就業水平變化較小,升值預期較為穩定,但利潤下降較為明顯。
“盡管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對企業的影響總體較小,一些企業也通過采取‘資產本幣化、負債外幣化’、增加對金融衍生產品的使用以及增加對保理等貿易融資方式的使用等來規避匯率風險,但也需要關注以下幾方面情況:一是匯率的不確定性加大了企業的決策難度;二是企業對匯率避險的知識比較缺乏;三是能夠為企業接受并使用的匯率避險產品較少?!毖胄猩虾?偛康慕鹑谶\行報告提醒說。
報告指出,2005年上海全市貸款增加總體適度。主要表現為,一是金融機構貸款增長率仍高于生產總值增長率與CPI上漲率之和;二是考慮到前幾年金融機構貸款增加較多和資產多元化趨勢等因素,目前金融機構存貸比和備付率也處于合理水平。
但是,報告也指出,隨著我國金融業的不斷發展,存貸比指標的局限性越來越明顯。原因有:一是金融機構資產運用渠道日益多元化,除可以發放貸款外,還可以投資央行票據、國債、金融債和企業短期融資券等;二是上海市商業銀行大部分是全國性商業銀行的分支行,商業銀行資金由總行統一調配使用,區域性存貸比指標不能反映商業銀行整體資金的運用情況;三是貸款及存貸比指標也不能完全反映金融機構對當地經濟的支持力度,金融機構還通過商業匯票承兌、保函、信用證、債券發行擔保等多種方式為企業提供融資支持。據統計,2005年末,上海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比為67.2%,比年初下降3.7個百分點?!皬目傮w上看,這是商業銀行內部機制改革和外部環境變化等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需要正確認識和對待?!毖胄猩虾?偛康慕鹑谶\行報告指出。
根據央行上??偛刻峁┑臄祿?,2005年末,上海市中外資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16798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2.3%,增幅同比下降1.3個百分點;全年各項貸款增加1786億元,同比少增261億元。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