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上午,中農博遠裝備研發制造基地門外,十多輛貨車已經一字排開等待著配貨。進入廠區,一輛輛紅色的玉米收獲機則早已整裝待發,將要從這里走向全國各地。
廠區中央,一個360米長、247米寬的聯合生產車間,看起來頗為壯觀。跟著整個生產流程走下來,筆者看到,就是在這近10萬平方米的空間內,一塊塊鐵板等原材料,經過鈑金、焊接、噴涂、總裝的“旅程”,變成了一臺臺暢銷國內的各式農業收割機械。
“像這種綜合性的流水線生產模式,在國內農機行業,我們是第一家?!惫酒髽I管理部部長白艷杰頗為自豪地介紹說,與傳統分布式生產模式相比,流水線生產效率高、人工少,“僅用了之前9/10的人工,卻讓效率從每天下線2臺車,增至如今的50臺”。
成立于2011年的河北中農博遠農業裝備有限公司,是由中農集團與藁城博遠農牧機械有限公司強強聯手組建而成,也是國內最早研發、制造玉米聯合收割機的企業之一。而從之前老廠區的20畝占地,到如今的600多畝,公司掀開了“開拓農機業務新領域、建立完整農資產業鏈”的逐夢之旅。
主管“下料”的鈑金車間內,多臺從德國進口的激光切割機正銀光閃閃。一個小孔、大孔、不規則的七邊形……那光束宛若一支銀色的畫筆,筆端所至,不過短短數秒,一個小配件便已切割完畢。
站在操作面板前“監工”的操作人員告訴筆者,因為上下料都實現了自動控制,一張長度近3米的大鐵板僅用30多分鐘便可切割完畢,“精準、省料”。徹底告別了以前人工切割時,不僅費時費力廢料,而且割口大、邊緣不圓滑等系列問題。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眼下的激光切割是直接通過壓縮空氣實現的,與之前從國外進口混合氣作動力相比,不僅環保節能,每罐2600多元的氣費也省了下來,制造成本大大降低。
大空間,也帶來了大變化。在總裝車間,一個光禿禿的底盤架,從南到北23道工序走下來,便成了一臺完整的收割機械,總用時也不過兩個半小時?!耙郧暗匦?,只能是‘地攤兒式安裝’,這樣的效率簡直想都不敢想?!惫旧a部門負責人韓進勇感慨。
智能制造,還表現在全自動的噴涂工藝上。
農機作業環境非常惡劣,塵土飛揚、風吹雨淋,一旦漆面破損,很容易腐蝕。再加上之前沒有相應的條件,中農博遠一直將零件在外噴涂完畢再購回,從而進入下一工序。而這也為產品顏色不統一、表面處理不達標等埋下隱患。如今,基地投資3000多萬元購進了先進的自動噴涂線及污水處理裝置,零部件經過電泳、烤漆、烘干、風干等過程,幾小時便能順利下件。這一曾經最耗時的工序,如今除了上下件需要一兩個工人,整個過程只要幾個按鈕即可操控,質量也達到了最高水準。
據了解,該基地正式投產以來,也大大刺激了企業研發創新、產品結構升級,進一步向高附加值產品靠攏。未來,公司還將在現有秋季產品的基礎上,不斷研發新機型,在深耕機、小型拖拉機等春季產品上做文章,達到產能平衡。同時,還將與國外合作果園機械、收草機械等研發制造,讓更多高端裝備產品從這里走向世界。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