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要點
06年工程機械行業又重新走上了快車道,估計全年整個行業的收入達到1,641億元,增幅約為30%;裝載機、叉車、挖掘機的銷量分別超過12萬、10萬和4萬臺,增速分別為14%、37%和34%。
國內需求出現明顯回升。06年工程機械表觀消費額約為1,553億元,同比增長22.1%,而05年增長率僅為-2.5%。這種情況與我們在05年末的預計是一致的。
出口對行業增長的拉動依然明顯。我們估計全年出口可達到51.5億美元增幅約為75%,出口占收入比重達到24.9%。出口增量約22.1億美元,對當年收入增量379億元的貢獻率達46.3%。
06年工程機械行業的表現很好地驗證了我們建立的表觀消費模型,我們認為工程機械表觀消費額的長期發展趨勢是與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保持正相關,兩者之間維持一定比例關系;而“本年累計完成開發土地面積”是影響工程機械短期需求的關鍵指標,兩者結合起來,就能夠較好地把握工程機械的長短期國內需求情況,為未來預測提供有效支持。
根據工程機械表觀消費模型,假設07和08年工程機械表觀消費額占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例維持06年1.41%的水平,我們預測07和08年工程機械行業收入分別為2,104和2,576億元(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分別為7.5:1和7.0:1),同比分別增長28.2%和22.4%。
預計07年主要工程機械產品中叉車和挖掘機銷量仍將增長30%,混凝土機械和汽車起重機增長20%,裝載機增長10%,壓路機與上年持平。
紅火的06年
經歷04年的調控和05年的休整后,06年工程機械行業又重新走上了快車道,產品銷量和企業收入都出現了快速增長。
根據機經網統計的06年1-10月工程機械企業經營數據,主營收入同比增長34%,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11%;我們估計全年整個行業的收入達到1,641億元,增幅約為30%。
多數工程機械產品的銷量增長較快,估計06年裝載機、叉車、挖掘機的銷量分別超過12萬、10萬和4萬臺,增速分別為14%、37%和34%。
國內需求出現明顯回升。06年工程機械表觀消費額約為1,553億元,同比增長22.1%,而05年增長率僅為-2.5%。這種情況與我們在05年末的預計是一致的。
出口對行業增長的拉動依然明顯。06年1-10月我國工程機械出口同比增長74.2%,達到35.9億美元;我們估計全年出口可達到51.5億美元(按1:7.95匯率換算合409.4億元人民幣),增幅約為75%,出口占收入比重達到24.9%。06年出口額增量約22.1億美元(按1:7.95匯率換算合175.7億元人民幣),對當年收入增量379億元的貢獻率達46.3%,而05年更是高達84.5%。
進出口貿易出現歷史上首次順差,反映了國產工程機械出口地位的快速上升。06年1-10月我國工程機械進口同比增長31.8%,為28.9億美元;估計全年進口額為40.4億美元,增幅為32%。因此06年工程機械進出口貿易將實現11億美元的順差,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出現貿易盈余。
初顯成效的工程機械表觀消費模型..06年工程機械行業的表現很好地驗證了我們建立的表觀消費模型,從結果看,符合我們揭示的06年需求回升的判斷。
在表觀消費模型中,我們認為工程機械表觀消費額的長期發展趨勢是與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保持正相關,兩者之間維持一定比例關系。但我們發現工程機械表觀消費額并不總是隨著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而增長,而是會圍繞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上下波動,因此我們判斷必定還有其它因素影響著工程機械的短期需求。
通過比較和檢驗,我們認為“本年累計完成開發土地面積”就是影響工程機械短期需求的關鍵指標,而且我們尤為關注每年上半年的土地開發面積狀況。因為本年累計完成開發土地面積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施工量大小的表征,通過它,我們得以判斷當年工程量的變化情況;同時工程機械的采購高峰期是在上半年,而上半年的土地開發狀況將直接影響施工單位對工程機械的采購量,所以我們認為觀察本年累計完成開發土地面積數據,就可以判斷當年工程機械的需求狀況。
根據對歷史數據的檢驗,“本年累計完成開發土地面積”在眾多投資指標中能夠較好地解釋工程機械表觀消費的短期波動。
98年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2.3%,而工程機械表觀消費額同比減少2.8%;對應當年前5個月累計土地開發面積同比下降7.0%。
05年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5.7%,而工程機械表觀消費額同比減少2.5%;對應當年前5個月累計土地開發面積同比下降7.2%。
00年和04年工程機械表觀消費額都為個位數增長,低于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對應當年前5個月累計土地開發面積同比分別增長8.5%和19.8%,也低于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
02年和03年工程機械表觀消費額都為高增長,高于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對應當年前5個月累計土地開發面積同比分別增長43.7%和41.9%,也高于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
所以我們認為將“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和“本年累計完成土地開發面積”兩者結合起來,則能夠較好地把握工程機械的長短期國內需求情況,為未來預測提供有效支持。
值得期待的07年..根據工程機械表觀消費模型,我們維持對工程機械行業步入穩定發展期的判斷,看好07和08年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
宏觀:政府對當前宏觀經濟的看法是“過快”,仍在進行“有保有壓”的調控,新農村建設、高鐵建設等重大項目正在進行,根據國金證券宏觀研究員的預測,07和08年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分別增長22%和18%,增速逐漸下降。
土地:目前國內存在嚴重的土地囤積現象,據統計,自97年以來,土地開發面積累積小于購置面積達到8億平方米,以05年的土地開發量2億平方米計,囤積的土地面積足以滿足未來3年的需求。為此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并設立了國家土地督察局,一方面控制土地的購置,另一方面加快現有土地的開發。根據國金房地產研究員的判斷,為滿足經濟增長和居民住房需求,未來兩年土地開發面積增速將保持在20-25%。
出口:全球除中國以外的工程機械市場容量約為1,300億美元,06年國內工程機械的海外市場占有率僅為4%,隨著性價比優勢被海外客戶的認同,我們認為中國工程機械的出口潛力巨大。05年國內超過50%的工程機械出口到亞洲地區,另有35%的產口出口到北美和歐洲,由于北美和歐洲約占全球市場份額的60%,市場銷售和服務體系也更成熟,因此我們更看好中國工程機械向北美和歐洲的出口,預計07和08年出口增速分別為50%和30%。
根據工程機械表觀消費模型,假設07和08年工程機械表觀消費額占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例維持06年1.41%的水平,我們預測07和08年工程機械行業收入分別為2,104和2,576億元(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分別為7.5:1和7.0:1),同比分別增長28.2%和22.4%。
我們預計07年主要工程機械產品中叉車和挖掘機銷量仍將增長30%,混凝土機械和汽車起重機增長20%,裝載機增長10%,壓路機與上年持平。
鋼材價格穩定有利于行業利潤增長
06年鋼材價格整體走勢趨穩,均價水平低于05年約10%,為工程機械行業利潤增長創造了有利條件。國金鋼鐵研究員預計07年鋼材價格仍然平穩,均價水平與06年相當,對工程機械行業利潤的影響較小。
行業內重點公司簡析
柳工:買入
裝載機龍頭企業,管理優秀,裝載機產品的技術水平、質量和品牌優勢明顯。裝載機應用范圍廣泛,保有量較大,市場需求受宏觀調控影響小,預計07年整體銷量增長約10%。
公司十一五規劃中提出裝載機市場份額在2010年要達到25%,為此公司一方面推出855系列輕便型裝載機搶奪競爭對手市場,另一方面大打售后服務牌,先是實行橋箱三包一年政策,最近在Bauma展上又宣布07年1月1日起整機三包一年,我們認為這些措施都將有力地促進公司裝載機的銷售。06年公司裝載機銷量估計接近20,000臺,07年預計將達到23,000臺以上。
液壓挖掘機業務持續快速增長。公司的挖掘機產品已覆蓋從4噸級的小型挖掘機到36噸級的大型挖掘機,重點推廣的9系列挖掘機性能和配置已超過韓國廠商產品,售價也高于韓國產品。估計06年公司挖掘機銷量約1,300臺,預計07年銷量超過2,000臺。
出口亦將是未來的增長點,隨著國際化戰略的逐步實施,公司初步建立了擁有25家經銷商的海外銷售網絡,并繼續在歐美地區布設網點,同時積極進行產品的當地測試,計劃07年產品開始批量進入歐美市場。06年估計出口額約60百萬美元,預計07年達到100百萬美元。
三一重工:買入
國內規模最大的民營工程機械企業,產品研發和市場開拓能力突出。產品種類包括混凝土機械、履帶式起重機、旋挖鉆機等,是業內多元化經營較為成功的企業。
公司是國內混凝土機械龍頭企業,泵車和拖泵的市場份額分別達到60%和40%,排名第一。估計公司06年泵車銷量接近600臺,考慮到城鎮化進程,房地產投資增速將保持穩定,以及正在進行的高鐵建設等大型基建項目,我們預計07年混凝土機械銷量增長20%。
履帶式起重機正成為新的增長點。公司已經研制出100-400噸履帶式起重機系列產品。其150t以上產品已經占據國內同類產品市場30%以上份額,其400噸主力產品的毛利高達50%。預計公司2006年起重機收入達3億元,對利潤貢獻3000萬元左右。
公司收購了三一集團的旋挖鉆機資產,受高鐵建設等投資拉動,旋挖鉆機市場正在加速增長,年需求量將在200臺以上。公司目前產能為100臺左右,國內市場占有率約50%。旋挖鉆機毛利率高達50%,06年旋挖鉆機利潤貢獻約1億元。
出口形勢樂觀,未來前景依然看好。公司的海外營銷體系已初步建立,同時擬在印度投資60百萬美元建設工程機械生產基地,估計06年公司出口約60百萬美元,預計07年超過1億美元。
三一集團尚有挖掘機、掘進機等產品,今后發展成熟后也將注入上市公司,有利于公司的長期發展。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