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臨近,煤礦安全檢查力度加大,部分煤礦尚未恢復生產。同時,受煤炭限產預期的影響,下游需求增加,煤價則呈現止跌回暖的趨勢。
業內認為,隨著近期環渤海地區動力煤價格企穩或者回升,導致部分“恐慌性”需求迅速顯現。
需要一提的是,目前,市場關注的煤炭限產方案懸而未決,煤電雙方更是因此陷入博弈。
由于去年煤價反彈回升,煤企業績實現大翻身,而電企則陷入困境。
分析師表示,大煤企支持恢復276個工作日以達到限產保價,而電企反對的呼聲較高,預計2017年煤炭全面落實限產制度有一定難度。
煤炭“恐慌性需求”助推煤價上漲
春節過后,煤價在經歷了短暫低迷之后,由于供不應求,又開始呈現上漲的趨勢。
最新一期的秦皇島5500大卡動力煤價為605元/噸,環比上漲了3元/噸,5000大卡動力煤價為535元/噸,環比上漲了4元/噸。至此,環渤海地區動力煤的成交價格終結了自2016年11月初開始的持續下滑局面。
據卓創資訊了解,2月份國內動力煤市場走勢先抑后揚,中下旬開始煤價止跌回暖。月初由于春節剛過,國內動力煤市場假日氣氛濃厚,主產地及下游用煤企業開工率低迷,部分煤礦為清年前庫存,煤價進行了小幅下調,北方港口受下游需求不高的影響,市場價格也小幅下行。
但是,2月中旬以后,下游工廠開工率逐步恢復到正常水平,而產地部分煤礦受兩會召開在即的影響,至今未恢復生產,煤企往港口發運的積極性有所降低,北方港煤炭庫存持續下跌,短期內煤炭供應緊缺導致港口煤價開始上漲10元/噸-15元/噸。
卓創資訊分析師荊文娟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由于北方港口現貨資源緊缺,下游多數用戶直接去產地采煤,多數大礦出現“車等煤”現象,需求量提升助推產地煤價上漲。
值得注意的是,3月1日,國土部發布消息稱,國土部等三部門將于3月份至8月份在全國開展煤礦超層越界開采專項檢查整治行動。對于拒不退回本礦區范圍內開采的煤礦,吊銷采礦許可證;超層越界開采的,責令煤礦停產整頓,并處罰款,3個月內2次以上超層越界開采的,提請地方政府予以關閉。
有分析師認為,煤礦檢查力度升級,不少煤礦不敢輕易復產,也將在一定程度上支撐煤價。
業內多位人士還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由于煤企可能恢復276天限產制度,煤礦安全生產檢查力度加大等因素影響,特別是隨著近期環渤海地區動力煤價格企穩或者回升,導致部分“恐慌性”需求迅速顯現。
煤電雙方就是否限產陷入博弈
實際上,3月中旬供暖季結束后,決定煤價走向的關鍵因素則是是否實施煤炭限產制度。
據了解,煤炭限產方案主要包括:在供暖季結束之后,從目前允許煤礦按照330個工作日/年生產,恢復至按照276個工作日/年生產;或者部分煤礦按 330 個工作日生產,其他按276個工作日生產,計劃尚未確定。
此前,《證券日報》亦對此進行過報道,神華和中煤都“力挺”煤炭限產并向發改委遞交方案,中煤協更是就此問題召集大型煤企進行討論。
但截至目前,發改委尚未對是否執行煤炭限產進行回復。
集成期貨煤炭研究員鄧舜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實施限產的可能性很大,但執行的范圍和力度還要看批復的情況。
煤企希望限產以保證煤價不下跌,而電企則反對限產希望煤價走低,煤電雙方再次因為利益訴求不同而陷入矛盾。
受益于煤價大漲,煤企業績實現大翻身。近日,中煤協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煤炭企業補貼后的利潤總額為320.8億元,同比增長363.7%,去年同期凈虧42.9億元。
而由于2016年下半年煤價開始反彈,電企去年的業績不盡如人意,甚至有不少電企陷入虧損。根據《證券日報》記者的統計,超過五成的上市電企去年業績預警。
除了成本走高導致業績不佳以外,電企還面臨需求放緩、產能過剩等困境,因此,電企反對煤炭限產并不難理解。
有消息稱,已經有電企向有關部門反映當前煤炭供應形勢和火電經營情況,要求審慎實施或停止實行限產制度。
荊文娟就表示,目前市場關于276個工作日能否執行成焦點,大煤企比較支持恢復276個工作日以達到限產保價,而下游電廠則對放寬276工作日制度的呼聲較高,預計2017年煤炭全面落實276工作日制度有一定難度。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