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鋼鐵產業已經處于產能全面過剩狀態,有必要進行戰略反思,并通過戰略反思謀求產業升級。我國鋼鐵產業戰略性反思需要戰略思維,包括全局性和影響全面性的思維、前瞻性和方向調整性思維、路線性和路徑性的思維。在日前舉行的2017(第八屆)中國鋼鐵發展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殷瑞鈺對我國鋼鐵產業存在的問題,直言不諱。
殷瑞鈺指出,當前我國鋼鐵產業應該思考的戰略性命題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發展的命題已經不是盲目追求規模效益、進入500強等口號,而是要面對資源—能源約束、環境—生態約束、市場—品牌約束等一系列嚴峻挑戰,要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解決更為高遠的、邁向綠色化、智能化等高層次命題。
在產能過剩、效益低下的情況下,我國鋼鐵產業應該明確未來的發展戰略,下決心推動結構調整,解決好各類產品的實物質量問題,提高美譽度,形成中國品牌形象。同時,淘汰落后產能,淘汰落后產品,實現企業升級。因此,我國鋼鐵產業要精準發力,要以環保、能耗、水耗、質量、安全、稅收等標準,嚴格執法,配合金融的差異化政策,重點解決市場公平問題。其中,我國鋼鐵去產能政策及退出以后政策重點,要以減量發展為前提條件,以兼并重組為重要手段,以技術改造、產能匹配為基本要求,以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為核心內容,集中力量提升鋼鐵企業競爭力。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