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主要為廣西制造業提建議?!笔龑萌珖舜蟠?、廣西柳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曾光安向記者表示。作為廣西的重要企業,柳工從廣西走向中國用了40年時間,從中國走向全球用了15年時間。
曾光安認為,廣西制造業應該在中國真正成為一支比較有競爭力的產業集團。柳工、上通五菱、玉柴等等企業在國內已是知名企業,但廣西的品牌數量還是太少,為此廣西制造業應該要打造一個產業集群。
而包括廣西在內的實體經濟如何獲得新突破,3月8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光安指出,必須依靠創新驅動,進行新舊動能轉換?!斑^去很長一段時間,增長主要靠投資,但現在新的動能出現,消費轉型升級,淘汰落后管理,依靠創新驅動?!?/p>
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廣西柳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曾光安
制造業全球化
曾光安介紹說,近幾年廣西制造業得到了較好的發展,包括柳工、上汽通用五菱、柳鋼、玉柴在內的多個企業,都經歷過市場的考驗并走向全國、走向全球的,并且擁有一定水平的零部件企業?!斑@些優勢構成了我們廣西制造業在中國的地位,也為下一步廣西制造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基礎?!?/p>
但如何讓廣西的制造業更好地發展,如何與新型技術、新型產業有機融合,在曾光安看來,這仍是需要面臨的挑戰。
而放眼整個中國制造業,曾光安認為,中國制造企業要加強研發,整合技術資源,在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上逐漸縮短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最終達到國際水平,直至成為國際行業的領跑者。
“在制造環節,要通過自動化、智能化來提高產品技術質量和可靠性,解決制造效率低和制造業人才、勞動隊伍逐年減少的問題。此外,要重視塑造中國品牌,特別是要完善產品的后續服務、零部件供應等,讓國際客戶切實感受到中國品牌所有的元素跟世界高端品牌是接近的?!?/p>
在曾光安看來,中國制造業企業必須有“國際眼光”,利用全球資源進行生產,運用全球營銷網絡推廣經營?!翱梢耘c國際先進的企業進行合作、合資等,這將大大提高效率?!?/p>
曾光安指出,中國工程機械企業在拓展全球時,面臨兩類市場:以歐美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及以印度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抓住印度的發展機遇,將使得中國企業有很好的增長,但想要真正實現“全球化”、做到“世界級”,挑戰主要來自歐美市場。
以柳工的經驗,曾光安說,一般會從國土面積、人口數量、經濟所處的發展階段進行考慮,如印度目前經濟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國土面積夠大,人口數量較多;波蘭一直以來是制造業較發達的國家,勞動力素質較高,而且處于西歐北歐中東歐的成本洼地。
事實上,在2016年之前、整個行業下滑時期,柳工海外業務保持了相應的增長??傮w出口業務占比繼續保持高位增長,同時海外大部分市場占有率均有提升。特別是在部分新興市場中,柳工裝載機的市場占有率不斷攀升。
新舊動能轉換
而無論是廣西制造業還是中國制造業要獲得新突破,曾光安指出,必須依靠創新驅動,進行新舊動能轉換?!霸鲩L的模式已經從純粹靠投資拉動,改變為消費升級等模式推動?!?/p>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指出,五年來,經濟增長實現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轉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同拉動,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轉向依靠三次產業共同帶動,實現了重大結構性變革。
曾光安認為,“這背后離不開創新,包括技術、管理、思維理念等的創新。智能制造正成為未來制造業發展的重大趨勢和核心內容,也是新常態下打造新的國際競爭優勢的必然選擇?!?/p>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中國制造將出現工業互聯網、物聯網時代,這也是傳統制造業面臨的最大挑戰,這比發動機升級更為復雜,在技術更新迭代加速的情況下,企業如果沒有跟上步伐將最終被淘汰;而研發創新也將為企業帶來更多的驅動?!痹獍蚕蛴浾咧赋?。
以柳工新產品VL80A為例,其在六噸裝載機的平臺上開發,實現了六噸機的配置卻擁有八噸機的作業能力,在相同功率消耗的情況下,實現了更高舉升高度和更大提升力,這實際是由創新帶來的驅動。
曾光安透露,工程機械行業市場產品總體增速在40%左右,之所以2017年工程機械行業向好發展,主要原因有穩增長、調結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利于市場需求增長;環保排放標準升級促進了產品更新換代和二手機逐步退出,增加了市場需求。
而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建議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對包括工程機械行業在內的制造業都是大利好?!啊ヒ唤狄谎a’,大力簡政減稅減費,不斷優化營商環境,這將進一步激發我們企業的活力,促進經濟的發展。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新一輪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工程等都會對工程機械行業發展有推動作用?!?曾光安向記者分析指出。
在此背景下,多家工程機械企業負責人預計,2018年挖掘機行業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態勢,增幅約在10%-30%區間。另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挖掘機械分會行業統計數據,2018年2月納入統計的25家主機制造企業,共計銷售各類挖掘機械產品11113臺,挖機銷量再超市場預期,其中出口銷量達到1387臺,創下2月份出口數據的歷史新高,設備出口表現強勁。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