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鋼集團(下稱中鋼集團)作為我國礦產資源領域“走出去”戰略的明星央企,目前卻正遭遇海外資源業務發展的瓶頸。
知情人士向本報透露,目前,中鋼集團在海外資源開發上的六大基地——南非鉻礦基地、原料輔料貿易經營基地、總部基地中鋼國際、鎳礦資源基地、
寶鋼股份西部礦業
澳大利亞和印度兩大鐵礦資源基地——除了南非鉻礦基地和原輔料貿易基地外,其他四大基地均面臨遭遇發展困局。
中鋼國際是中鋼集團作為國際化運營的總部基地,而不久前,審計署發現中鋼國際財務管理混亂。據相關媒體報道,審計署對中鋼國際進行了詳細審計,發現其多筆傭金支付存在問題,涉及金額高達四五千萬美元。審計署建議中鋼增強風險防范意識,完善內部監管和加強財務管理。
印尼和菲律賓是中鋼集團的鎳礦資源基地, 9月1日,一位接近中鋼集團的業內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中鋼集團自2006年開始鎳礦進口業務,主要進口紅土鎳礦,這項業務給中鋼集團帶來數億元虧損。
此外,澳大利亞和印度是中鋼集團兩大鐵礦資源基地。目前,中鋼集團在澳大利亞的權益礦出現大幅虧損,印度礦業務也存在潛在政策風險。
中鋼集團海外業務發展面臨掣肘,也打亂了中鋼早先謀劃海外礦產資源整體上市的計劃。
消息人士表示,中鋼集團整體上市計劃中,并未考慮將其海外鐵礦、鉻礦資源基地資本化。
紅土鎳礦虧損數億
“去年中鋼進口了大量紅土鎳礦,后來價格大跌,導致巨虧?!敝槿耸勘硎?。
該人士進一步表示,中鋼是我國排名前三的紅土鎳礦進口企業,據初步估算,中鋼的紅土鎳礦進口業務,是2009年中鋼礦產資源貿易業績最大的一個缺口,虧損額達數億元。
中鋼集團爐料公司一位業務人士對本報記者證實,中鋼集團是國內主要紅土鎳礦進口商。該人士坦承,紅土鎳礦業務給中鋼集團帶來虧損。
據本報記者了解,鎳資源中30%是硫化鎳礦,70%是紅土鎳礦,國外的硫化鎳礦多數被各國鎳巨頭掌控。從2006年開始,隨著鎳價翻漲,中鋼、寶鋼等國內企業開始大量從菲律賓、印尼、新喀多尼亞等國進口本來已經被棄之不用的紅土鎳礦,應用火法生產新工藝,生產含鎳生鐵供不銹鋼廠使用。
一位負責礦產資源貿易的央企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自中國企業開始涉足鎳礦貿易開始,“贏得少虧得多,做得越大,虧損就越多”。
中國海關的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的鎳礦進口量(主要是紅土鎳礦)達1657.5萬噸,較2008年的1237.2萬噸漲幅達34%,同時超過了2007年的1562.6萬噸,創歷史新高。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