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現場
8月26~28日由中國質量協會主辦,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協辦的首次“中國質量學術與創新論壇”在北京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源張、清華大學教授孫靜、天津大學教授何楨,以及來自全國各高校、企業、政府部門等不同領域的260多名代表參會,論壇主題是“質量——持續發展的源動力”,論壇安排了著名質量專家主題演講、政府部門宏觀質量形勢分析、質量戰略論壇、質量專家論壇、質量實踐論壇、青年學術論壇、優秀論文發表等活動,同時還對獲得“航天科工杯”優秀論文獎的作者進行了表彰。玉柴機器股份公司質量部的譚祖健作為玉柴代表和會議論文作者,應邀參加了本次論壇。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源張認為,我們的國家領導、社會對產品質量一直非常重視,但是我國的質量學術的地位與質量的社會地位不相稱,希望質量界同仁要加倍努力,潛心質量研究,迎頭趕上,提高質量界學術地位,為國家制造業的發展提供強大的學術理論支撐。
圍繞會議主題,各參會代表進行了廣泛的交流。孫靜教授、何楨教授分別做了題為《質量的過去、現在、將來》、《六西格瑪與質量創新》的專題演講。來自中航工業經濟技術研究院的王勇、青島海爾的王軍分別介紹了各自企業質量管理的創新歷程、以及實施六西格瑪管理的實踐體會。
玉柴代表與各參會代表就實施六西格瑪的目的、意義、方法等進行了廣泛的交流。玉柴代表認為,企業導入六西格瑪管理的目的,主要在于如何通過綠帶、黑帶的培養,為企業建立一套人才培養、選拔的機制;如何通過制度的設計和流程的優化,確保企業實現持續的質量改進,而對于開展六西格瑪管理所能夠帶來的經濟收益,不應該是主要考慮的內容。這一觀點得到了其他參會代表的認同,何楨教授認為“這樣的理解是理性的、明智的”。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