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5日,中國經濟年會在北京舉行。在本次論壇上,中國工程機械協會執行副會長蔡惟慈在圓桌討論中表示,我國機械工業喜憂參半,近十年來,機械工業一直維持著25%以上的增長速度,由2000年1.4萬億產值到2010年達到了14萬億,每年增加1萬億,這是喜。憂在低端的產品供過于求,過剩,高端裝備不能滿足需要。
以下為蔡惟慈演講文字實錄:
蔡惟慈:我來自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從我的觀點來看,我們國家的機械工業是喜憂參半,近十年來,機械工業一直維持著25%以上的增長速度,可以說由2000年1.4萬億產值到2010年達到了14萬億,每年增加1萬億,這是喜。憂在什么地方呢?叫低端的產品供過于求,過剩,高端裝備不能滿足需要。2010年,機械工業進口國外先進的產品差不多2500億美元,進口的速度增長43%,出口的速度只增長33%。因此,我們2010年貿易順差會比2009年減少70%。所以,對機械工業來講,怎么樣轉變呢?第一,要把主攻方向指向高端裝備,這個高端裝備不僅指高技術,而且也是指產品高質量,通過高技術、高質量產品,使得我們贏得勝利。第二,要由現在比較多的依靠投資來驅動轉向依靠創新來驅動。近六七年來,機械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都在35%左右,依靠創新驅動是不但把把固定資產增加產能投向研發,而且也要把創新體制和機制,解放內容的內生活力放在重要位置。第三,夯實基礎,為什么我們的高端裝備上不去?困難之一就在于我們加工母機水平不行。困難之二在于我們高水平自控系統不行。困難之三在于我們關鍵零部件不行。因此我們要把力量放在加強基礎環節,我們還要加強信息化和機械化的融合,用信息技術來提高產品質量。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