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熟悉該交易平臺交易模式的一位人士告訴記者,現貨交易平臺分為信用客戶匹配交易(不交保證金)和所有會員客戶交易(20%的交易保證金),不管最終采用哪種方式交易,最終都需要交易雙方私下簽署買賣合同,作為第三方的交易平臺只是負責凍結保證金,生成電子交易單,收取交易服務費,并未對合同是否真正成交給予跟蹤。這樣難免有些成交并非真實交易,甚至會出現個別交易客戶利用所謂的大家看到的“成交數據”拉升或打壓市場。
雖然這種“交”而不“易”行為會使企業面臨著信用風險,但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這種制度的漏洞會非常明顯。上述人士認為,“交”只能理解成交易意向,貨物到底能不能“易”,擔心的人會越來越多。
河北一家大型鋼企原料部門負責人就告訴本報,現在大家對于這個平臺如何操作,以后會發展成什么樣也不太清楚,現在都是一個觀望的態度。
加速鐵礦石交易現貨化進程
事實上,該平臺的建立對于鐵礦石的供需格局并沒有任何影響,不僅如此,還加速了鐵礦石交易現貨化的過程,鋼廠對原料成本的控制難度可能進一步增加。
對于鐵礦石巨頭而言,加入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并不意味著妥協和失敗,事實上,這是另一種勝利。三大礦山關心的,并不是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放在中國還是新加坡,而是鐵礦石現貨化。
因為現貨化是實現礦山利潤最大化的保證,這正是礦山寧愿與鋼廠“撕破臉”也要試圖推動的根本原因。自礦山從2009年以來打破鐵礦石年度定價協議模式后,一直在通過各種方式推動現貨化,只是中國相關機構提前主動地幫助礦山實現了這一愿景。
有業內人士認為,鐵礦石完全實現現貨化后,礦石價格與鋼材價格如影隨形,從而中國鋼廠變成了真正的“加工廠”,鋼廠的平均利潤率很難超過中鋼協統計的平均利潤率3%的這條紅線。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