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的企業生產73.1%的鋼;3.2%的企業生產60%的鋼,無論從哪個角度說,這已經是集中度比較高的了”,日前,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冶金業商會名譽會長趙喜子在某個會議上,如是評價了當前鋼鐵行業集中度。
據悉,《鋼鐵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十二五”目標,將“通過兼并重組大幅度減少鋼鐵企業數量,國內排名前10位的鋼鐵企業集團鋼產量占全國總量的比例由48.6%提高到60%左右”。
但趙喜子對此評價說,“5%的企業生產73.1%的鋼;3.2%的企業生產60%的鋼,無論從哪個角度說,這已經是集中度比較高的了”。
據其介紹,中國鋼鐵生產企業,包含國有和民營共有500多家?!捌渲杏?8家是500萬噸以上大型和特大型企業,產鋼4.99億噸,占比73.1%;產能1000萬噸以上的16家,產鋼4.07億噸,占比60%”。
趙喜子提出,提高集中度的工作著力點,“今后一個時期內要把重點放在中小企業群的聯合重組和去留問題上,比較現實的途徑是,推進100萬噸規模以上的鋼鐵企業的聯合重組或兼并重組”,而“規模只有幾十萬噸、十幾萬噸的小企業,因為其不是優質資產,兼并主體不愿問津,這些企業目前不少處于放任自流狀態,他們嚴重沖擊行業的產量、品種質量、節能減排等各項指標”。
趙喜子透露說,目前我國民營鋼鐵生產企業有400家左右,其中100萬噸規模以上的有130家左右,其產能占全國民營鋼鐵的80%以上;300萬噸以上的企業有37家,總產能在2億噸以上,占全國民營鋼鐵的60%;500萬噸以上有15家,1000萬噸以上有6家?!?00萬噸以上企業,企業數只占9%,但產鋼占60%,集中度大大提高”。
“我們常說日本、美國、俄羅斯、歐盟等國的特大型鋼鐵企業只有3家或5家左右,集中度很高,但我國鋼產量是他們的6倍多”,趙喜子直言,“不能簡單地與國外類比”、“我國集中度覆蓋面應是20多家規模在500萬噸以上的大型特大型企業,而不是10家,更不是3至5家”。
需說明的是,我國鋼鐵行業的集中度一度以“行業前十家產業集中度”為指標,即國內排名前十位的鋼鐵企業集團鋼產量占全國總量的比例。
近年來,我國鋼鐵行業不斷推進兼并重組,產業集中度由此不斷提高。數據顯示,行業前十家產業集中度這一指標在2005年為34.7%,2010年則上升為48.6%?!朵撹F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則進一步提出了將“48.6%提高到60%左右”的目標。
針對這一指標,趙喜子直言,“如果只看前10家,把全球最大的不銹鋼生產企業太鋼、最好的特鋼企業興澄也‘拒之門外’”,趙喜子進一步指出,這樣會使“行業前十家產業集中度”這一指標“失去了意義”。
“看一個行業的集中度,要看產量最高的企業集群所占比重,也要看這個企業集群在行業中的地位和影響力”,他認為,“500萬噸以上產能的企業,完全具備工藝裝備、節能環保、品種質量等優質條件,這些企業群體是集中度的內核。因此,將鋼鐵企業前20多家作為集中度衡量標準,符合中國國情,符合鋼鐵工業發展的實際”。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