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可燃冰綜合調查船“海洋六號”再次深入南海北部區域,新一輪資源調查及未來可能啟動的開采可燃冰,將使海工裝備制造業獲得發展的重大機遇。
據記者了解,可燃冰是天然氣水合物的俗稱,天然氣水合物是20世紀科學考察中發現的一種新的礦產資源。它是水和天然氣在高壓和低溫條件下混合時產生的一種固態物質,外貌極像冰雪或固體酒精,點火即可燃燒,有“可燃冰”、“氣冰”、“固體瓦斯”之稱,可以作為傳統能源如石油、碳等的替代品。有專家估算,世界上可燃冰所含有機碳的總資源量相當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氣的2倍。
近日我國第一艘自行設計的可燃冰綜合調查船“海洋六號”,再次深入南海北部區域進行新一輪“精確調查”,如果取樣條件具備,計劃明年再次開鉆獲取新樣品。該項目首席科學家、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總工程師楊勝雄介紹說,根據初步評價發現,我國南海北坡的神狐海域是可燃冰富集區,預測儲量約194億立方米。
東北證券造船/機械行業分析師吳江濤表示,就美國情況看,最近五、六年(金融危機前后)油氣開采產能利用率基本每月都保持在90%以上,相對其他產業的產能利用率保持在很高水準,良好的景氣也使得油氣開采設備的需求并沒有隨危機波動而大幅波動。
吳江濤進一步分析道,海洋油氣開發的加速發展帶來國內市場對裝備的需求變得更為迫切,與此同時,應對給中國優勢船種散貨船、集裝箱等需求帶來的較大沖擊的金融危機,大力發展海工裝備是調整產業結構、培育新經濟增長點的戰略方向。
據統計數據,4月份全球海工裝備訂單活躍,預計訂單總金額77億美元,超過3月份的70億美元,但國內承接僅為約5.05億美元,占份額6.6%。
吳江濤還表示,近幾年國內船舶工業在海洋工程裝備設計建造方面取得一些成就,成功建造了多型FPSO和自升式鉆井平臺、完成了第六代半潛式鉆井平臺的建造、承接起重鋪管船建造等等,在國內外市場產生一定的影響力,具備了技術能力快速提升的基礎。
根據《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年海洋油氣開發裝備國際市場份額達到20%;2020年,中海洋油氣開發裝備國際市場份額達到35%以上。
分析師表示,《高端裝備制造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規劃的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銷售收入“十二五”期間年復合增長率為46.15%,遠超過軌道交通裝備產業、智能制造裝備產業,該規劃及其子規劃再一次體現了我國政府對于經濟轉型的強烈意志。何繼紅建議重點關注海工裝備制造業、高端裝備制造業、智能制造裝備業及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的投資機會。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