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是否回暖,回暖的質量如何,似乎通過分析官方數據就可以得出結論。但《每日經濟新聞》調查發現,國家統計局和第三方機構發布的最新宏觀數據之間存在三大矛盾,“看不懂”是不少市場分析人士對這些數據經常使用的評價,這使得上述宏觀經濟數據顯示的“回暖”跡象蒙上陰影。
其中,用電量與工業增加值變化趨勢的矛盾、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公布的官方PMI和里昂證券公布的機構PMI之間的矛盾、進出口大幅下滑與工業增加值回升和社會零售消費品總額之間的矛盾,尤其令人困惑。
是什么因素造成了上述指標的矛盾態勢?這些因素又將對初顯抬頭之勢的中國經濟增長帶來什么影響?
工業增加值向上用電量向下
經濟數據“冰火兩重天”的現象在工業增加值與用電量的對比中尤為明顯。進入今年以來,用電量連續數月同比大幅下滑。1~2月,我國用電量同比下降5.22%,3月后雖然降幅縮至4.02%,但仍然延續了負增長的態勢。
形成鮮明反差的,是連續數月的工業增加值持續上升。今年1~2月工業增加值同比上升3.1%,而2月份的單月增值則高達11%。3月份該數據增速有所放緩,但仍然也保持了8.3%的同比增幅。
產業結構調整因素
事實上,官方已經開始關注數據間的矛盾。昨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在國家統計局網站發表署名文章《正確看待用電量負增長與經濟正增長》。
文章指出,生產結構變化是我國經濟與用電量漲落趨勢相反的主因。多年以來,我國重化原材料行業正在經歷產業結構調整。而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的經濟下滑,也是重工業首當其沖?!半S著高耗能產業的調整,電力需求明顯減少,發電能力過剩問題比較突出?!睆埩⑷罕硎?,“而經濟增長則更多地依靠耗能較低的輕工業,以及各類服務業支持,這就出現了經濟增長水平相對較高,回落幅度較小;而發電量(用電量)增長水平則相對較低,增幅下降較大?!?/P>
這一認知是否能夠充分解釋工業生產數據與用電量數據之間的反向變動呢?對此,興業銀行[32.02 1.62%]資金運營中心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經濟增長仍然要更多依靠重工業,鋼筋水泥對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意義還是很大的?!?/P>
據魯政委測算,截至2008年末,工業對我國GDP增長的貢獻大約占50%,其中重工業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約占70%。粗算下來,重工業對我國經濟增長的意義大約有35%。
統計樣本多為大型企業
那么還有哪些更具說服力的因素,造成了兩類數據的反差呢?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對本報記者分析:“要從工業增加值和用電量兩方面說。從統計范圍上講,工業增加值可能有所高估。由于這一數據的統計對象都是規模以上的企業,因此真正受經濟下滑沖擊最大的中小企業、尤其是小企業,可能并沒有納入統計范圍?!?/P>
從用電量角度,則可以發現這一數據反映了企業層面對前期市場預期過高的調整?!?月份用電量和發電量數據反映,從下半月開始,企業開工率出現回落?!眲⒃罕硎?,“由于財政刺激政策和去庫存化的影響,今年1~2月企業對市場預期有所提升。但隨后馬上發現需求面缺乏支撐,因此企業開工率反降自然會體現在電量數據上?!?/P>
進出口持續疲軟工業和消費持續增長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如此迅速,我怎么沒有感覺到暖意?”東莞一位張姓玩具廠工人在看了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率后,很是困惑地對記者說。在他看來,由于時刻面臨工廠減產的壓力,自己今年反倒不敢花錢買東西了,廠里的玩具銷售也大不如前。
令人感到困惑的還有一季度初級產品的進口額和工業增加值。專家在解釋這一系列矛盾時也指出,短期內二者并不會直接吻合,但是從長期來看,很可能出現“香蕉球效應”,即短期的回暖不可持續,進出口的持續疲軟很可能在未來對工業和消費的增長造成深層次打擊。
進口疲軟的長期影響
一季度,原油進口數量同比下降10.2%,金額同比下降58.6%。成品油進口數量同比下降3.5%,金額同比下降49.4%。
作為工業生產的原材料,一季度我國初級產品進口量價齊跌,對外依賴程度很高的原油和鋼材進口量價均有不同程度下滑。與此同時,一季度工業增加值增速為5.1%,3月份更是達到8.3%。
海關公布數據顯示,一季度進口總額累計同比下降30.9%。有觀點認為,除去價格因素,原材料進口和工業增加值數據事實上存在背離的現象。
去庫存化被認為是這一背離現象出現的原因之一。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祝寶良昨日發表文章指出,“去庫存”進程加劇了工業生產下滑。企業為了出清存貨被迫放緩生產,由此導致工業生產增速大幅下降。
多位專家普遍提到了上述因素,進口持續低迷的原因之一就是企業需要消化庫存產品。魯政委認為,一季度工業增加值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因為有投資的支撐,工業表現出了不同于進出口的表現。除了去庫存化,初級產品的進口還需要考慮預期價格的變化。
商務部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部副主任李健分析,工業生產使用的初級產品中,進口只占一部分,所以工業增加值和進口不是完全對等關系。但進口如果持續疲軟則意味著未來工業增加值增長的勢頭放緩。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