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今年100億元農機補貼漸次進入收官階段,我國上半年農機市場銷售高潮即將成為過去。盤點過去5個多月的農機市場,人們在為補貼拉動演繹出的市場火爆行情歡欣鼓舞的同時,也感受到了由國際金融危機所引發的市場寒流對農機出口的沖擊。
過去的5個多月,我國農機市場精彩紛呈,亮點頻現:補貼類產品的需求總量大幅度擴容;出口市場冷熱不均,逐月向好;市場競爭變臉,補貼機械的競爭成為焦點;企業效益回暖;區域需求因各地區補貼的引導,個性特點愈顯突出……這些新變化背后的深層次原因或將對今后我國農機市場產生重大影響,而其中出現的新變化更值得我們冷靜地思考。
國內市場飄紅經濟效益攀升
今年我國農機市場在農機補貼的拉動下表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農機補貼宛如游進農機市場的一條鲇魚,激活了國內市場需求,使農機產銷大增,市場全線飄紅,企業經濟效益全面攀升。
統計顯示,截至4月底,我國農機企業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新產品增加值、工業銷售產值和出口交貨值分別為695.14億元、79.5億元、671.46億元和57.2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3.41%、36.9%、23.13%和-6.45%,四項指標除出口交貨值出現下滑外,均呈現出較大幅度的增長。而且,補貼對農機工業的拉動效應在沒有享受補貼的內燃機工業也可得到詮釋。內燃機工業同樣的四項指標同比分別增長0.38%、11.09%、-0.31%和-22.5%,除工業總產值出現微長、新產品產值良性增長外,工業銷售產值和出口交貨值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由此可見農機補貼對今年農機市場的巨大拉動作用。
從補貼類主要農機產品的產銷量來看,截至4月底,大型、中型、小型拖拉機同比分別增長50%、33.21%和1.32%;聯合收割機更是高歌猛進,同比增幅高達61%;場上作業機械、真空泵和飼料生產專用設備也同比分別增長26.24%、29.27%和3.76%。
而28家主要拖拉機生產企業的經濟指標也顯示,截至3月底,其主營業務、利潤總額和工業增加值分別為176.26億元、6.18億元和21.0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8.68%、49.70%和36.47%。
需求能量提前釋放農機市場或成“堰塞湖”
市場調查顯示,今年前5個月,我國農機市場的銷量90%來自農機補貼機具。而今年農機補貼的特點突出表現為:補貼時間提前,3月份各個省份即拉開補貼序幕;補貼速度進展迅速,到5月底,一些省份的補貼項目已告罄,部分省份推進85%以上;補貼規模大,調查研究表明,上半年已經落實的100億元補貼資金所補的產品占據了今年補貼類產品90%的市場份額。而這些特點使我國上半年農機市場需求迅速形成了“堰塞湖”。統計顯示,截至5月底,耕整機械、水稻插秧機、谷物收獲機械、玉米收獲機械、大中型拖拉機、手扶拖拉機等六大產品已分別補貼60.88萬臺、3.91萬臺、2.63萬臺、2.38萬臺、16.66萬臺、21.41萬臺,其中水稻插秧機、大中型拖拉機、手扶拖拉機、玉米收獲機械、谷物收獲機械五類主要補貼農機產品在3~5月所補貼的數量分別占據了去年全年銷量的75.19%、92.45%、32.86%、198.33%和88.26%,成為我國農機市場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業內人士認為,農機市場這3個月的爆發已經形成了全年市場需求的“堰塞湖”,對全年的市場銷售將產生深刻的影響,將使后市發展不均衡。而后續的30億元補貼資金或將成為下半年拉動農機市場的一根稻草。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