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企承壓
鐵礦石價格的上漲,首當其沖影響的是國內的鋼企。有分析認為,盡管鐵礦石價格一直在沖高,但庫存卻逐漸在減少,是因為鋼企加大了鐵礦石采購力度所致。
事實是否果然如此?知然分析,從表面看是鋼企加大了采購,但從供需分析,實際是港口庫存減少,導致無法滿足鋼廠的正常需求。從普氏指數來看,最低點是在2012年9月6日的每噸88.5美元。在那個時候,很多鋼廠和貿易商都不敢拿貨,一是鋼材市場不好,二是資金情況不佳,三是鐵礦石市場每天都跌出一個新低,沒人敢拿貨?!拔抑赖?,那個時候只有兩家企業拿了很多貨,一個是瑞鋼聯,一個是山鋼?!?/P>
根據聯合金屬網的統計,去年12月28日,全國34個港口鐵礦石庫存8305萬噸,相比2011年同期的9877萬噸,2012年全年下降15.9%。鐵礦石庫存的大幅下降,最重要的原因不是鋼廠增加了常備庫存,而是直接被鋼廠消化掉了,鋼廠的庫存依然維持低位。
而知然的統計結果則是,目前鐵礦石港口現貨數量在7000萬噸左右,國外礦山產量也有所下降,尤其西澳礦石產量受氣候影響下降嚴重,基本是貨少價高局面,從國內需求看,近期港口各礦種均庫存偏少,但因價格較高,成交不多。
知然說,去年9月,港口庫存高,貨很多,很少有鋼廠敢于拿貨。到了現在,市場漲起來了,鋼廠也要貨了,但很多公司手里沒有貨。
2013年元旦前后,鋼價在1個月內出現大幅上漲,寶鋼、武鋼等鋼廠連續上調出廠價格,國內鋼價漲幅累計接近25%。山東鋼鐵集團也在1月4日、1月7日、1月9日連續調整出廠價格,但就是有這樣的漲幅,鋼廠的日子也并不好過鋼價的上漲速度始終趕不上鐵礦石的上漲速度。
曾節勝則稱,此次鐵礦石上漲,給鋼廠造成不小的壓力?!颁搩r上漲速度沒有礦石價格上漲的快,就會加大鋼廠的風險,如果下游需求增加,適當提高鋼價,就可以讓鋼廠小于多余的成本,但如果下游需求消化不了,那么就會致使鋼廠庫存積壓,很多鋼廠會因此停產?!?/P>
中鋼協在日前召開的會議上透露,2012年1月~11月鋼鐵主業仍處于虧損狀態,盈虧相抵,利潤虧損19.7億元。
秦皇島一家鋼鐵公司的高層表示,去年因為市場疲軟,鋼材需求大幅下降,其所在的鋼企相應降低了鐵礦石的庫存,“最少的時候只夠一周生產用?!?/P>
安海軒稱,由于當前正處于鋼鐵需求淡季,而鐵礦石資源總量供大于求,鋼材價格沒有明顯提高的趨勢,后期鐵礦石價格上漲態勢難以為繼。但伴隨著國家政策的進一步落實,基礎建設上馬進度加快,在今年三季度或有一定轉變。
定價權之痛
事實上,中國有著自己的鐵礦石交易平臺,但該平臺并不被掌握了絕大部分資源的三大礦山看好?!皣獾V山吃定了國內鋼廠,除非不大量使用鐵礦石,只要大量使用,就得用澳礦和巴西礦?!敝徽f。
安海軒并不看好國內的鐵礦石交易平臺,“影響能力較弱,缺乏賣方導致交易量少?!卑埠\幏Q,國內外的鐵礦石交易平臺都屬于現貨交易,但在運營模式和價格指數上有所不同。當前國內交易平臺由于缺少賣家而僅充當電子信息公布平臺,業務交易數量不多,所以確實無法吸引三大礦山前來交易。
盡管中國是世界上鐵礦石需求量最大的國家之一,但從來沒有掌握過鐵礦石的定價權,總是國外價格漲,國內就跟著漲,國外的價格跌,國內也跟著跌。為此,中鋼協曾不止一次地努力過,但始終是沒有結果。業內專家曾指出,拿不到定價權,可以推出一個鐵礦石指數,以此來主導市場。
對此,知然不以為然,“即便中國出臺了鐵礦石價格指數,也沒什么用。畢竟中國人手里沒有貨源,又不能不用別人的貨。2012年,巴西曾打算在中國大連建一個中轉堆場,就是把巴西生產出來的鐵礦石全都用40萬噸的大船拉到大連的鐵礦石港口來賣,但卻被國內的一些人以港口設計能力無法達到???0萬噸大船為由拒絕了?!?/P>
“其實,當時如果真這么做了,鐵礦石價格肯定不是現在這個樣子,因為巴西礦想跟澳礦抗衡,如果巴西礦放到了中國來賣,那完全有可能形成巴西礦和澳礦拼命降價爭搶中國鋼廠的局面?!敝徽f。
安海軒則認為,在未掌握定價權的基礎上制定交易指數實屬徒勞,當前我國為全球鋼鐵生產第一大國,但原料定價權卻掌握在國外市場手中,制定價格指數并不能奪回主動權,國內市場需要的是交易量的增長。
事實上,“我的鋼鐵網”早在2008年就推出了鐵礦石現貨價格指數,就是一種以美元計價的價格指數,之后,中鋼協、聯合資訊網等也相繼推出了類似的指數,但截至目前,沒有一個價格指數能夠形成核心影響力。
“要做一個讓鋼廠、礦廠都能接受,且不受政府影響的價格指數太難了?!痹潉僬f。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