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裝備水平提升 結構調整見效
據了解,2012年我國重大科技工程示范取得進展。神華百萬噸煤炭直接液化示范工程穩定運行,煤制烯烴和間接液化技術實現商業化。中高濃度煤層氣發電最大機組裝機容量達3000kW,液態煤層氣制備工業化試驗進展順利,低濃度煤層氣濃縮富集技術取得進展。
值得關注的是,2012年我國煤礦開采技術裝備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國煤機產量500萬噸,居世界第一。年生產采煤機1100臺、掘進機2400臺、刮板運輸機達到5100臺、液壓支架突破10萬架。千米鑿井技術最大深度達到970米,千米深井支護技術取得新的突破,千萬噸工作面突破1200萬噸/年,千米水平鉆機最大鉆井深度1200米,大直徑反井鉆機一次鉆進成井深度500米,直徑達到5米。直徑0.45米的大型救援鉆機一次鉆進深度超過500米,7.2米液壓支架應用生產實踐,煤層賦存穩定區域的薄煤層全自動化綜采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煤礦充填開采技術示范取得成功。
煤炭協會科技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雖然“技術裝備水平提升”的部分敘述不多,但代表了企業科技進步取得了重要成果。這些技術大多代表了世界最先進的水平,而且均已應用到具體項目中。
此外,煤炭領域的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加快。煤礦生產和洗選加工主要生產設備自動化率達70%,安全監測監控覆蓋比例達90%,實現了安全生產、生產調度數字化。掘進機遠程控制技術取得突破,大型采煤機控制實現了計算機管理,電子商務在煤炭市場交易、煤炭物流中得到了廣泛推廣。
在結構調整方面,煤炭企業兼并重組取得新進展。2012年,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數量6200家,同比減少1500家。山西煤礦企業減至130家,平均單井規模100萬噸。其中,大型煤炭企業發展加快。神華、中煤、同煤、山東能源、冀中集團、陜西煤業化工、山西焦煤等7家企業原煤產量超過億噸,總產量占全國的28%。
產業融合發展取得新的進展。煤炭企業參股、控股電廠權益裝機容量占全國的十分之一左右,占火電裝機容量的七分之一左右。發電企業辦煤礦產能增加,五大發電集團煤礦產能3.1億噸/年,產量2.5億噸,占全國電力煤炭消費總量的11.9%左右。煤電企業互保能力提高。
與此同時,煤炭行業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好轉。全國煤礦發生事故同比減少422起、589人,分別下降35.1%和29.9%。百萬噸死亡率0.374,同比下降33.7%,首次降到0.5以內。
改革穩步推進 市場供需相對寬松
自2013年起,價格雙軌制取消,電煤價格改革啟幕。其中,煤炭協會肩負三項使命:一是對煤炭產運需銜接合同的簽訂和執行情況進行匯總。二是在國家發展改革委指導下做好銜接協調,研究制定交易規則,培育和發展全國煤炭交易市場體系。三是加強與政府部門的溝通配合,加強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做好行業自律工作。
研判當前的行業發展形勢,協會方面表示,煤炭工業中長期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黨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未來我國經濟增長仍將保持一定增速。作為我國的主要基礎能源,煤炭需求總量還將適度增加,煤炭工業發展仍然具較大的發展空間。但同時,我國人均煤炭資源占有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50%,保障能力不足,結構調整與轉型發展任務艱巨,生態環境約束不斷強化,科技創新能力急需增強,發展不平衡等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仍制約著煤炭工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煤炭工業科學發展任務繁重。
展望2013年,我國仍處于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深入推進的重要發展戰略機遇期,煤炭需求將有新的增長。同時,受國內外嚴峻復雜形勢影響,經濟運行中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因素依然較多,對煤炭工業發展影響不可低估。初步判斷2013年煤炭需求將繼續保持低速增長,煤炭市場繼續呈現供需相對寬松態勢。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