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工集團的前身是1943年成立的魯南第八兵工廠,徐工集團成立于1989年,成立24年來始終保持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排頭兵地位。目前位居世界工程機械行業第5位,中國500強企業第122位,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規模最大、產品品種與系列最齊全、最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年營業收入由成立時的3.86億元,發展到2012年突破1000億元,保持行業首位。徐州工程機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徐工集團的上市公司,1996年在深交所成功上市(股票代碼:000425,簡稱“徐工科技”)。
近年來,徐工誕生了一批代表中國乃至全球先進水平的產品:兩千噸級全地面起重機,四千噸級履帶式起重機,12噸級中國最大的大型裝載機,百米級亞洲最高的高空消防車,第四代智能路面施工設備等,在全球工程機械行業產生了顛覆式影響,打破了國外企業的全球壟斷。目前徐工擁有有效授權專利920項,其中授權發明專利27項,100多項產品為國產首臺套產品。徐工集團先后獲得中國工業領域的最高獎“中國工業大獎表彰獎”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狀”等榮譽,2013年公司榮獲首屆“江蘇省質量獎”。
徐工產品已出口到世界158個國家和地區,2012年實現出口突破13.6億美元,連續24年保持行業出口額首位。目前徐工9類主機、3類關鍵基礎零部件市場占有率居國內第1位;5類主機出口量和出口總額持續位居國內行業第1位;汽車起重機、大噸位壓路機銷量全球第1位。徐工集團的企業愿景是成為一個全球著名的、極具國際競爭力、讓國人為之驕傲的世界頂級企業。徐工集團的戰略目標是,到2015年營業收入突破3000億元,躋身世界工程機械行業前3強,進入世界500強企業。
用科學方法提升管理效率
六西格瑪是一種消除缺陷并減少流程波動的方法,主要偏向于對企業流程質量的控制,它衡量的是為滿足客戶要求而進行的操作的可靠性。徐工自2009年正式啟動精益六西格瑪項目,項目的展開不僅注重方法工具的靈活應用,同時更關注項目實施的效果、人才培養的成果,持續改善的企業文化建設,以實現公司運營績效的提升,精細化管理的達成,滿足世界級公司發展的需要。從項目導入之初,徐工就將精益六西格瑪定位于公司持續改進、創新的經營戰略,注重短期和長期效益的實現。
人員的培養,人員能力的提升,是精益六西格瑪項目實施的基礎,是企業文化轉變的基礎。精益六西格瑪人員培養注重學習與實踐相結合,通過多層次的人員培訓,實現企業的自我持續改善的基礎,形成新的人才選拔、培養的通道。精益六西格瑪實施3年多,徐工共完成185名黑帶、1200多名綠帶學員的培訓。根據前期項目實施經驗,結合企業實際,徐工總結提煉出“徐工持續變革系統-XPS”, XPS是以精益六西格瑪為核心的、面向世界級制造的持續改進變革徐工系統。
整合公司質量體系 取得認證資格
徐工積極學習借鑒國內外先進管理模式,以貫徹標準為龍頭,構筑了企業的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和計量管理等規范化、科學化和標準化工作體系。徐工下屬核心企業全部通過了質量管理體系、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與環境管理體系認證,主導產品汽車起重機、裝載機、壓路機等20余種產品通過了歐盟CE認證、美國SAE標準和俄羅斯Goast認證。同時,導入六西格瑪、QC、八小等質量管理方法,尋找產品質量、生產工藝等管理方面的最佳解決方案。
為快速提升公司的整體運行效率,理順并優化公司業務運作流程,推動產品質量水平和服務水平的整體提升,促進并實現公司各單位的質量管理水平共同提高。按照ISO9001:2008國際標準,策劃并整合了公司質量體系,實現公司質量體系的整體認證,公司整體取得第三方認證資格,為公司獲得了國際貿易的“通行證”。公司質量體系的整體認證是公司管理上的創新,是公司成立24年來,在質量管理上的重大突破,通過公司質量體系的整體認證,實現了公司各單位統一意識、統一管理、統一要求,打造了公司規范化、科學化、制度化的質量管理體系。
加強技術改造 提高產品質量
公司不僅關注制造能力的提高,更加關注制造工藝水平的提升,投資項目更具前瞻性,投資項目實施快、進度快、效能高,技術改造進入快速實施階段。2012年6月,全球規模最大、工藝技術最先進、精益制造能力最強的徐工全地面起重機、裝載機智能化、混凝土泵送機械、混凝土攪拌機械四大基地在徐工同時竣工全面投產。徐工四大基地達產后將新增總產能近400億元,相當于再造一個全新的徐工。這標志著徐工“十二五”一次至關重要的產業升級和戰略轉型,將進一步鞏固夯實“中國工程機械之都”。
實干鑄就成功,創新引領未來。秉承“嚴格、踏實、上進、創新”的企業精神,公司仍將堅定不移地實施卓越績效管理模式,進一步轉變管理理念,強化全員大質量意識,推動企業從優秀走向卓越。更加注重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體系運行的效率和務實、產品技術的先進性和可靠性,努力成為全球著名的、極具國際競爭力、讓國人為之驕傲的世界頂級企業。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