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月前,世界第二大軸承制造商德國舍弗勒集團與洛陽市國資委簽訂了框架協議,前者將出資11億元人民幣整體收購洛陽軸承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洛軸集團),包括洛陽LYC軸承有限公司。消息公布后,中國軸承協會立即上書其主管單位中國機械聯合會,旗幟鮮明地反對此次收購。中軸協認為,鑒于洛軸的所屬行業和特殊地位,此次收購一來會威脅國家產業安全,二來很難達到“市場換技術”的目的。同時,中軸協還拿出了另一套重組方案,將國內三大軸承生產企業洛軸、哈軸(哈爾濱軸承集團)、瓦軸(大連瓦房店軸承集團)合并,一起并入中國機械工業集團公司,以解決目前洛軸所面臨的困難。 自從今年兩會以來,我國對外資并購的反思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對諸多外資并購事件的反對和質疑不絕于耳。這一現象在機械制造領域表現得尤為明顯,凱雷對徐工的并購、卡特比勒對山工的并購等眾多外資收購行為都遭到了社會輿論的廣泛質疑。應該說,在這些沸沸揚揚的新聞事件背后,有很多值得我們分析和挖掘的地方。
外資為什么收購洛軸?
面對一個負債總額達24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75%的老國企,舍弗勒這樣的國際行業巨頭為什么會表現出如此高的興趣,主要原因有三。其一,廣闊的市場前景。我國是機械制造業大國,設備制造市場前景廣闊,軸承作為通用機械產品具有廣泛的市場需求。其二,現有的市場份額和部分技術對外商仍具備吸引力。盡管管理混亂、經營業績不佳,但洛軸在國內軸承市場仍然很高的市場份額,而且其多項技術在國內仍處于領先水平。國內軸承產業集中度低,整體技術水平差,缺乏高端產品,收購洛軸可以達到控制國內高端產品生產、造成市場分割的局面。其三,高額負債及較差的經營狀況使得洛軸的價值被嚴重低估,此時并購是很好的時機。
政府為何如此爽快?
舍弗勒今年3月9日第一次接觸洛陽市政府,5月30日正式簽訂框架協議,整個談判用時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梢?,作為地方政府來講,他們也非常歡迎外資的收購。一方面,為了盡快甩掉包袱、剝離債務、完成國企改制、安置下崗職工,地方政府對前來收購的外資往往歡欣鼓舞、求賢若渴,就好像丑姑娘終于嫁到了一個好婆家一樣。而對于企業的特殊地位,和國家的產業安全,卻缺乏統籌和長遠的考慮。另一方面,外資企業強大的資金實力、先進的技術水平、豐富的管理經驗也的確是國內企業所缺乏的,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都希望通過合作得到學習和借鑒的機會。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