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在中聯總部還是在浦沅有限公司,甚至在政府有關部門,當我們將并購這個議題拋出來,接受采訪的中聯重科(000157)高層管理者,仍然將興奮寫在臉上。
作為被并購的浦沅。今年1至5月,實現銷售收入7.62億元,同比增長了近一倍。實現利潤6600萬元,同比令人驚訝地增長了21倍。
作為上市公司,中聯重科(000157)公布一季度的業績,實現凈利1.07億元,增幅200%。中聯重科(000157)的管理層毫不諱言,今年的開門紅,浦沅功莫大焉。
靠不斷的購并容納其他企業中聯重科(000157)近二年在做大做強的路上,快速地前進著。世界工程機械行業巨頭卡特彼勒都驚呼,大洋彼岸有一頭真正的“獅子”。
進入新世紀,做大做強工程機械制造業,已成為我省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選擇:那就是通過重組并購,調整產業布局,整合資源,培育一批年銷售值過100億元以上的企業,使之在國內乃至國際市場上有強大競爭力。許多領導、專家很自然地都把目光聚焦于中聯重科(000157),希望它能成為領頭羊扛起這面大旗。
不僅是天降大任,中聯也賦予了自己做強做大的使命,正如同在它的英文"ZOOMLION"商標中所昭示的一樣,它要做的是行業中呼嘯的吼獅:那就是通過并購,快速而穩健地向百億目標邁進。
中聯的第一個并購對象,瞄準了在湖南省工程機械制造行業有著傳統優勢的浦沅。2001年年底的一天,在華天,兩位老總碰面了。輕快的音樂,濃濃的茶香,飄蕩在空中,而兩人的話題卻遠沒有這樣輕松。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直爽地提出收購浦沅的優質經營性資產,“吃”下位于長沙東郊生產起重設備的工廠。而浦沅的總經理殷正富聽著,心里卻在翻騰,如果中聯只要浦沅最精華的部分,那等于宣判了浦沅的“死刑”。僅幾千職工的去留,便會成為一個大“包袱”。這是殷正富這位浦沅“代表”不能也不敢接受的。雙方的談判一直持續,但立場相去甚遠,一年的時間,并購沒有理出頭緒。
并購浦沅一時受阻,中聯掉頭轉向湖南機床廠。2002年12月,中聯重科承債式兼并瀕臨破產的湖機。購并中,員工身份置換了,但員工有了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中聯連續三年對員工培訓,盡量讓每個員工通過競爭上崗。對湖機兼并的成功,讓詹純新對走并購壯大中聯,甚至對于作為企業家的責任有了許多新想法。
詹純新坦率地說:“開始,我們對自己想得太多。有沒有多贏大家贏的路子?員工安置都認為是包袱,為什么不把它當財富看呢?”但思想的改變是需要時間與機緣的?!?/P>
回過頭來,詹純新提出了一攬子解決的并購方案:以浦沅長沙的優質資產為主成立一個單獨的有限公司,由中聯重科出資收購使之成為全資子公司。浦沅其余的資產全部打包進入集團公司。這樣一個多贏的方案很快被各方接受,2003年8月,并購協議正式簽署,浦沅納入到中聯的旗下。事實也驗證了詹純新的判斷。浦沅員工身份置換后,97%的員工重新競聘上崗,懂管理的人才,熟練的技術工人,使浦沅在被并購半年后就發生了巨變。2003年9月,中聯重科(000157)收購中標實業有限公司經營性資產,從而占據了國內城市環衛機械市場的半壁江山。
中聯一系列成功的并購歷程,滲透著以人為本,規避風險、多贏壯大的理念,每次并購都充分依靠國有企業原有的管理團隊,真正移植的是中聯現代化的企業管理制度和誠信為本的企業文化體系。
不斷的并購擴張,中聯重科(000157)的實力已是今非昔比。近兩年,中聯的銷售額以60%速度增長,去年超過34億元。目前中聯已經形成了中聯科技園、望城馬橋河工業園、長沙高新區麓谷工業園、長沙泉塘工業園、常德灌溪工業園五大園區。工程起重、混凝土機械、高等級公路施工與維護設備制造、城市環衛機械、衛星導航電子、汽車專用底盤等七大生產基地,組成了中聯的產業集群,未來其年銷售額的目標已設定為200億元。
做大做強后,中聯正考慮與跨國公司一試身手,將并購的戰場轉向國際市場。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