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中,一些虧損嚴重的鋼鐵企業一度停產,有的企業想退出,但是退出機制沒有建立,退出政策仍然缺失,有些地方政府仍要求企業維持生產。這是從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了解到的情況。
中鋼協有關人士稱,雖然出現一些企業減產、停產,但由于退出機制尚未建立,阻礙關停企業徹底退出,產能過剩矛盾異常突出,有的企業資金鏈已斷裂,成為“僵尸企業”,仍然退不出去。
中鋼協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生產生鐵同比下降3.45%,生產粗鋼同比下降2.33%,粗鋼產量自1981年以來首次出現年度下降。盡管如此,供需矛盾依然嚴重,鋼材價格持續下跌,12月末,中國鋼材價格指數為56.37點,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26.72點,降幅32.16%。
受此影響,行業經濟效益大幅下降。統計顯示,2015年中鋼協會員鋼鐵企業實現銷售收入2.89萬億元,同比下降19.05%;實現利潤總額為虧損645.34億元,虧損面為50.5%,虧損企業產量占會員企業鋼產量的46.91%。
中鋼協分析稱,目前我國粗鋼產能約為12億噸,按照2015年產量測算產能利用率不足67%,而受發展慣性及前期新建產能逐步釋放影響,產能仍有可能進一步增加,在今后較長一段時間,消費量總體進入下降通道,產能、產量、需求嚴重失衡矛盾或將突出。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