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世紀90年代初期,起重作業公司了解到石油提煉行業和石化工廠需要更大起重量的起重機。租賃公司試圖引導制造商開發這些起重機。Van Seumeren在與德馬格合作設計PC/CC 4200基座/履帶起重機時引領了對起重機設計的影響。1994年,這種合作延伸到Van Seumeren的VSCM(Van Seumeren桅桿起重機)上,其目的是將800t的CC 4800履帶起重機轉換成一種移動式龍門起重機。第二年,Van Seumeren在與荷蘭重型起重機和海洋起重機制造商Huisman-Itrec的子公司Scaldis的合作中,為Rambiz號駁船建造了兩臺起重量2000t的桅桿起重機。
Van Seumeren后來購買了德馬格的最新型巨型起重機——22m幅度上起重量1600t的CC 12600。
在這段時期內,宿敵瑪姆特雖然很強大,但在這方面無所事事?,斈诽嘏cWalter Wright和Alatas一起,購買了3臺馬尼托瓦克1300t的M-1200環軌起重機,用于中東、南亞和澳洲市場上使用。
為了進一步提高起重量,瑪姆特在1996年至1997年改裝了德馬格800t的CC 4800履帶起重機,使其成為1600t的雙環軌起重機。之后,瑪姆特又披露了起重力矩為50000tm的MSG-50瑪姆特滑轉門座起重機。這臺起重機是荷蘭工程公司StoTra的Piet Stoof設計的,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可拆卸運輸的陸基起重設備。后來瑪姆特干脆收購了StoTra公司。MSG-50在幅度10m時的起重量為3000t、30m為1450t、110m為225t,使當時所有最大的移動式起重機都黯然失色。它的主臂長105m,安裝固定式副臂后臂長160m,最大幅度為140m。
MSG-50在幾個關鍵方面與傳統的移動式起重機不同。它是用繩纜千斤頂起重重型載荷,配備了A形雙臂架主臂,通過靠油缸推動的輪式小車在直徑28.3m的大直徑環軌上回轉,2600t的配重直接放在環軌上的小車上,這是目前大多數此類起重機所采用的方式。A型雙臂架主臂還可以按起重量甚至更大的塔式起重機工況配置。它最大的特點是可以用效率非常高的集裝箱方式運輸。
在那個時代,MSG采用繩纜千斤頂而不是鋼絲繩卷揚方式進行起重作業的現象非常普遍。繩纜千斤頂經常與起重塔柱一起進行石化行業重型長柱體載荷的吊裝作業。確實,繩纜千斤頂加起重塔柱系統制造商在全球非?;钴S,如英國的PSC弗雷沁涅特重型吊裝公司、瑞士的VSL和瑞典的吊裝管理系統(RMS)公司都很出名。他們屢屢打破世界起重記錄。1990年,PSC在安特衛普創造了吊裝1100t、長110m容器的世界紀錄。PSC的繩纜千斤頂還在1993年至1994年之間采用雙臂滑滾設計, McDermott公司用它在德克薩斯州Arkansas Pass市的英國石油勘探公司重37000t,高400m的Pompano平臺上吊裝導管架,出盡了風頭。
選擇雙A形臂架系統并不奇怪,荷蘭著名的超級人字架浮式起重機制造商經常采用這種臂架配置進行起重作業,這其中有Huisman-Itrec公司(為Smit國際公司建造了Taklift號浮式起重機)和IHC Gusto工程公司。
除此之外,荷蘭的重型起重作業專業公司從歷史上就一直站在全球重型吊裝市場的前列。開發集裝箱化的“起重機”對他們來說是小菜一碟。
在起重機行業要想保住密秘非常困難,瑪姆特推出MSG后Van Seumeren馬上就跟進了。用了不到一年時間,Van Seumeren的集裝箱化平臺雙環軌起重機(PTC)就誕生了。PTC并沒有打算要超過MSG,只不過提供了一個組裝和運轉起來更快的選擇。
盡管是Van Seumeren設計的,但PTC 35的大部分零部件是鄰居Huisman- Itrec公司制造的。第一臺PTC起重量為1600t(幅度18m)、起重力矩為35000tm,然而配重只有1500t。與MSG相同,PTC也是全集裝箱化設計,但集裝箱的重量最大為僅為30.4t,更加便于運輸。
PTC采用了只有21.5m更小直徑的剛性環軌,分為12段,便于集裝箱化運輸。與MSG一樣,PTC也采用了A形雙臂配置,但沒有采用帶角度安裝的固定副臂,而是提供了一個通用的重型作業變幅副臂。Van Seumeren沒有采用繩纜千斤頂起升機構,而是用了通用的鋼絲繩卷揚起升機構。
盡管瑪姆特在1999年建造了第二臺更加強勁的MSG起重機,但在2000年Van Seumeren收購了瑪姆特公司后就再沒有建造MSG機型了。收購后,瑪姆特繼續保持著與Huisman-Itrec的合作關系,最引人矚目的是在2006年推出了雙疊臂(DS)主臂設計。隨著成功推出140000tm和200000tm的兩臺最新“起重機”后,Roderick Van Seumeren稱,其PTC機群已經完成了總計約17000次吊重任務。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