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址“圈地運動”
“選址工作一般花費時間較長,這需要企業掌舵者有較強的政策敏感性,提前布局,否則將導致一步慢而步步慢?!眳墙嬖V經濟觀察報。
2006年前后,中國核電政策從適度發展開始轉為積極發展,這在核電企業人士眼里是核電業的一大轉折。而中廣核集團也正是在那時開始大肆擴張才最終坐穩中國第二大核電企業寶座。
截至目前,全國共有在運核電機組20臺,其中中廣核11臺,裝機容量1162萬千瓦,占全國總容量的64.1%,中核9臺,裝機容量650萬千瓦,占全國的35.9%。2013年全國核電發電量為1121億度,與氣電、風電相當,同比增長14%,占全國總發電量的2.1%。
2007年10月,中國國務院正式批準了國家發展改革委上報的《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05-2020年) 》。這標志著中國核電發展進入了新的高潮階段。
于是,核電業內掀起了一輪核電站廠址“圈地運動”,這是由于核電業并非從上往下的國家規劃定廠址,而是企業上報廠址,先報先得,所以核電企業們紛紛開始搶占核電站廠址。
包括中核、中廣核、中電投三大擁有核電開發資質的企業,還有雖未有資質的包括華能集團、大唐集團、華潤集團等電力企業紛紛試圖搶占優質核電站廠址,而以水電業務為主的三峽集團也覬覦已久,參股中核的湖南桃花江核電站。
紅沿河核電站剛開始選址的企業是中電投,而后來由于中電投的技術積累問題難以成行,所以中廣核加入,股權結構卻很特別,兩者擁有相等的股權比例,中廣核占45%、中電投占45%、大連市建設投資公司占10%。
中廣核內部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一般情況下,中廣核引入外部資本的條件都是中廣核必須控股,而只有紅沿河項目例外。
如寧德核電站選址工作是大唐集團做的,所以沒有核電建設資質的大唐集團曲線參股核電站。大唐發電早在2006年就與中廣核按49:51的比例出資設立了寧德核電有限公司。而中廣核則將運營和管理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為此,出現了中核和中廣核都看準了某地建廠,而某地的承載量只可以建一個核電站,于是便有了矛盾。另一種情況就是,當地政府在答應一家核電企業建廠之后,由于某些原因,又與其他企業聯系建核電站的事兒,這又造成了另一種矛盾,所以在“圈地運動”之中,國家為了規避這種狀況,給核電企業劃分選址的范圍,比如湖南是中核的范圍,湖北是中廣核的,而江西則是中電投的,這樣便暫時解決了這個問題。
但是新問題出現了,早于劃分范圍之前的選址工作,便出現了一個省里有幾個核電企業的核電項目落地的現象,比如遼寧省的紅沿河核電站和徐大堡核電站,分屬于中廣核與中電投、中核合資,而福建省則是中核的福清核電站和中廣核的寧德核電站。
經濟觀察報記者發現,核電企業在核電站布局上有著較多的競爭跡象,包括此前的山東海陽、石島灣、乳山三大核電站距離頗近遭質疑,因為山東半島沿海80公里距離之間規劃了3座核電站,其中海陽核電站和乳山核電站相隔20公里。這三者分別歸屬于中電投、華能、中核三大巨頭。而乳山核電站因離銀灘旅游景區偏近,遭到當地百姓反對而處于擱淺中。
無獨有偶,即將獲批重新開工的廣東陸豐核電站,與擬建的海豐核電站之間也存在上述距離過近的問題,中廣核的陸豐核電站位于廣東陸豐市碣石鎮田尾山,中核的海豐核電站位于廣東省汕尾市深汕區鲘門鎮百安村,陸豐市與汕尾市距離僅50公里。一位核電業內人士認為,這兩者距離這么近,其中的一個已無建設的必要。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一位人士對經濟觀察報稱,中國已建、在建、擬建的核電整體布局上并不太合理,與煤炭、光伏、風電、水電等之間的布局間也存在矛盾。
落地前的波折
大亞灣核電站運營20年來,每年給所在地大鵬鎮上繳利稅達幾十億元,不僅帶動當地經濟飛速發展,而且近年來周圍幾個鄉鎮也可以參與利益分配。原來破敗的鄉鎮也蛻變為現代化城市的一部分。這正是吸引眾多地方政府對核電站項目青睞有加的原因。但是,依然有很多項目在地方政府的協助下,經過一番籌備后遭到夭折、擱淺或者波折不斷。
中國核電站選址工作是由企業發起,由地方政府配合并且由企業負擔各項支出的活動,一位核電人士估計,一個廠址選擇大概需要幾個億的投入,如果廠址最后被擱淺,這筆投資就“打水漂”了。
核電站選址看似簡單,實際上里邊涉及到諸多的利益,一個核電站最終落地與否,與選址過程中各個利益方都有千絲萬縷的關系,一不小心就被“雪藏”了,最典型的例子是紅沿河核電站,選址工作早在30多年前就開始了,比大亞灣核電站僅晚了三四年,但是后來由于一些原因給耽擱了。
2000年之前,中國核電業一直被部門之爭、技術之爭所困擾,隨著1994年中廣核集團成立,企業間的商業競爭慢慢凸顯?!熬盼濉?1996年-2000年)期間,中國迎來了第一個核電建設高潮。大亞灣核電站和秦山核電站應該是比較幸運的,它們代表著中國兩個方向,引入國外技術走商業化和自主創新實驗。
而更多項目則陷入了選址后漫長的等待與波折。與大亞灣核電站、秦山核電站選址時間相當甚至更早的項目有紅沿河核電站、山東海陽核電站以及陽江核電站等。
今年9月25日,大亞灣核電站已經成功運營20年,幾乎同期選址的陽江核電站一期才投產僅一年左右,陽江核電站二期也在建設之中,這無疑折射了中國核電站選址過程中的波折。
無獨有偶,山東海陽核電站選址從1983年開始,但是由于大亞灣核電站和秦山核電站的建設而遭擱淺,后來全國掀起了電力熱,所以海陽核電站便拖到2007年才獲得發改委準許其開始前期工作的“路條”。
紅沿河核電站也經歷了30多年的等待,于2007年獲得發改委“路條”。
江蘇江陰被定在蘇南核電站,最后蘇南核電站擱淺。1978年,中國計劃引進法國兩臺90萬千瓦核電機組。當年底,鄧小平對外宣布,中國已決定向法國購買兩座核電站設備。1979年3月28日美國發生了震驚世界的三里島核電站事故,因此蘇南核電站最終偃旗息鼓。而蘇南核電站擱淺后,紅沿河后來一度再提上日程,但是又被引進俄羅斯技術的江蘇田灣核電站搶先,紅沿河就這樣被“一誤再誤”了。
顯然,有著“超級印鈔機”美譽的核電業,與其他行業有著截然不同的發展基因與軌跡,而這背后就是國家政策導向性更強更顯著,各種因素疊加左右核電站到底能否上馬,所以,核電企業們之間核電站選址的競爭更加復雜多變。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