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速擴張的柳工機械(000528.SZ)正在資本市場遭遇一股“寒流”。2月20日發布年報以來,股價從42.75元暴跌至最低29.03元。
對此,柳工機械董事會秘書處一位人士3月12日對本報記者表示,“不只是柳工,中聯重科、三一重工最近也大幅度下挫,具體原因我們并不清楚?!?/P>
據某券商工業行業研究員分析,2008年柳工機械面臨的問題集中在三方面:首先是鋼鐵漲價帶來的成本壓力;其次是多起收購兼并導致利潤攤平;最后是由于公司再融資及銀行貸款壓力巨大。
“這一系列問題疊加在一起,股價下跌在所難免?!痹摲治鋈耸恐赋?,“進入2008年,柳工集團并購兼并與新投資項目消耗了數十億元現金,雖然目前公司資金流尚能正常運轉,但是對全年的利潤造成預警?!?/P>
投資隱憂
根據柳工機械2007年年報,去年該公司銷售收入為75.93億元,凈利潤為5.67億元,每股收益為1.20元。其中出口創匯1.3億美元,出口同比增長94%。業績快速增長的原因,來自于國內固定資產投資高速增長的拉動。
據本報記者了解,進入2008年以來,柳工集團在北京、天津、安徽、香港等地四處出擊,多起兼并收購事件引起業界關注。
今年1月4日,柳工機械與全資子公司柳工香港投資公司在北京合資成立柳工國際租賃有限公司,投資總額為2億元,雙方均以現金方式出資。
隨后1月15日,柳工機械董事會通過在天津空港物流加工區成立天津柳工機械有限公司的議案。據柳工證券事務代表黃華琳介紹,這是一家柳工全資子公司,注冊資本1億元,預計總投資20億元。
2月22日,柳工機械再決定以8957.53萬元的價格收購安徽蚌埠市振沖安利工程機械有限公司100%股權,并以1537.50萬元的注冊資本新成立安徽柳工起重機有限公司。同時,安徽蚌埠市政府與柳工簽訂關于合作投資建設蚌埠起重機研發制造基地項目的框架備忘書,項目總投資10億元人民幣,建成后預計銷售收入約30億元。
事實上,多家券商針對柳工機械的未來盈利能力評級不一致。
齊魯證券、興業證券認為,柳工機械2007年業績基本符合預期,而海通證券(600837行情,股吧)、華泰證券在報告中指出,柳工每股收益為1.20元,業績略低于市場預期。
至于其中的原因,海通證券在報告中指出,“是因為公司計提了存貨跌價準備2563.77萬元和壞賬準備3994.72萬元,影響了每股收益0.12元?!?/P>
同時海通證券的報告指出,柳工機械新業務增長喜人,平地機銷售量同比增長速度是行業平均水平的3.30 倍,攤鋪機和滑移裝載機銷量同步增長120%和1175%。
此外,公司出口業務發展較快,出口創匯1.3億美元。其中全年出口整機2700多臺,同比增長87%。特別是在歐洲市場獲得高速增長,表明柳工產品正在得到發達國家高端客戶認可。
成本壓力
除了并購兼并帶來的資金壓力之外,東方證券分析師廖欣宇表示,“鋼材價格2008年漲幅在10%左右,這將造成包括柳工在內的所有工程機械制造商提高原材料成本?!?/P>
盡管柳工可以通過內部管理與經銷商分擔來消化一部分原材料上漲壓力,但是,如果全年鋼材價格維持在比較高的水平,那么柳工等工程機械生產企業的盈利將受到較大沖擊。
據了解,工程機械企業的鋼材總成本不僅包括直接采購成本,也包括外購件里的鋼材成本。
目前在工程機械行業生產企業的綜合成本中,鋼材購買資金占40%~70%,不同產品和不同型號有所不同。柳工的主要產品裝載機、挖掘機和推土機,在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價,提價幅度在3%~5%之間。
其中,裝載機、壓路機、汽車起重機、叉車的直接采購鋼材成本占20%左右;同時由于行業產能過剩,產品趨于同質化,企業提價能力有限。
對此,柳工相關負責人表示,“鋼價上漲對整個工程機械行業都有影響,由于鋼價將上漲到怎樣的程度還無法預計,所以對成本的具體影響還不能明確判定。產品未來有可能會提價,但公司同時可以通過控制成本費用、擴大生產規模等其他方式來化解?!?/P>
另據了解,柳工董事會計劃2008年實現銷售收入100億,“即使原材料導致成本上升,但是2008年的業績增長還是可以實現的?!绷C械董事會秘書處上述人士表示。
但是,針對2008年的盈利預期,業界人士則表現出擔憂?!傲ねㄟ^實施擴張戰略做大做強是對的,但是戰線拉得過長,一旦某一個環節資金鏈出現斷裂,都可能導致整個企業出問題?!鄙鲜鋈谭治鋈耸勘硎?。
根據公告,柳工機械發行8億元可轉債已經獲得證監會批準。此外,中國銀行(601988行情,股吧)廣西區分行承諾向柳工提供50億元授信額度。
根據雙方簽署的戰略合作協議,中國銀行上述綜合授信支持,包括現金管理、債務動態管理、個人金融、投資銀行、財務顧問和保險顧問、咨詢和培訓在內的一系列服務項目和內容,這對柳工機械及時規避資金風險將發揮積極作用。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