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叉”,經過50多個年頭的風吹雨打,一直駛在國內同行的前列。記者昨天獲悉,“杭叉”最近換“車主”了。
3月13日,浙江民企巨星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巨星控股,上市公司巨星科技母公司)正式對外宣布,完成對杭叉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杭叉控股)98.8%的股權收購,而杭叉控股持有杭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杭叉集團)68.65%的股權。巨星控股間接控股杭叉集團,成為公司實際控制人。不過,雙方并未透露具體交易數額。
繼杭氧、杭鍋等老牌杭企實現上市,借力資本市場尋獲新的增長引擎之后,杭叉集團以重新梳理股權關系的方式拉開了再次提速的序幕。
A>>>控股股東易主,杭叉厘清股權關系
這樁轟動全國同行業的并購重組交易,在悄無聲息中完成。
改制,是杭叉被人熟知的話題。上世紀80年代,杭州叉車廠曾一度陷入了破產邊緣,5年3次改制才使瀕臨倒閉的國企煥發了生機并持續穩定發展。
在2000年杭叉進行的第一次改制中,確立了職工控股、國家參股、經營者持股的經營模式;三年后,公司又通過改制建立了規范的股份公司法人治理機構;2005年,通過理性調整,形成了以資金為紐帶、杭叉母公司轄屬40多個生產和經營性子公司的體制。
兩年后的2007年,凈資產僅3億元的杭叉銷售量處于國內市場領先位置,銷售收入突破了30億元。2010年,杭叉實現銷售收入75億元。
“但改制也留下了歷史遺留問題,持股模式就是最明顯的發展障礙?!焙疾婕瘓F董秘王阜西表示,改制完成后,公司由職工控股,成立了杭叉控股,由700多位改制職工共同持股構成。這種由職工控股、國家參股、經營者持股的模式導致了公司股東人數過多、股權變更混亂等問題。
由于股東數量和股權狀況與上市相關要求相抵觸,杭叉集團2006年啟動上市計劃后,多年未能實現上市?!吧鲜幸恢蔽闯尚?,融資、擴張都受到了影響,阻礙了杭叉發展的速度?!蓖醺肺鞲嬖V記者,至少不下十家國企、民營企業和投資公司來敲過杭叉的大門,但多數僅愿意參股,并不能幫助企業徹底厘清股權關系。
作為裝備制造企業,缺乏一個有效、自主的融資平臺讓杭叉的發展勢頭逐漸出現滯緩。與久久未能上市的杭叉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內另外一家叉車巨頭安徽合力(600761.SH),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發展迅速,近年已與杭叉不相上下了。
通過談判,杭叉控股和持股職工最終選定了愿意全盤接手的巨星控股。今年1月底,巨星控股與杭叉控股持股職工的股權轉讓基本完成,巨星控股收購杭叉控股98.8%的股權。杭叉控股則持有杭叉集團68.65%的股權,巨星控股成為杭叉集團實際控制人。
王阜西表示,通過此次股權轉讓,杭叉的產權徹底明晰,除了巨星控股之外,杭叉集團剩余股權由杭州市工業資產經營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與公司管理層持有。
B>>>手工具大王的重裝備夢想
巨星控股是誰?作為這樁并購交易的重組方,或許很多人對這家浙江民企及其實際控制人仇建平并不熟悉。
事實上,以手工具制造、出口起家的巨星控股實力同樣雄厚。去年7月13日,巨星控股旗下經營手工具主業的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巨星科技,002444SZ)成功登陸深圳中小板,這家國內工具五金行業規模最大的龍頭企業,手工具做到亞洲最大、世界排名第六。由此,母公司巨星控股和實際控制人仇建平逐漸走入公眾視野。
根據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去年8月29日發布的“2010民企500強”榜單顯示,杭叉排名428位,而巨星控股排名453位,兩者資產規模相差不大。
市場原本猜測:巨星控股可能通過巨星科技上市超募資金進行收購,但仇建平表示這樣既不利于杭叉未來的獨立上市,也不利于巨星科技和控股公司的業務布局。因此,此次收購由母公司巨星控股單獨完成,收購資金全部由巨星控股自有資金構成,并不涉及上市公司。
“除了看中杭叉的品牌和良好的發展勢頭之外,更看中公司所處的裝備制造行業前景以及公司優秀的管理團隊?!弊鍪止ぞ叱錾淼某鸾ㄆ?,一直夢想造“大工具”,在涉足多個行業之后,他毫不猶豫地把目光投向了裝備制造業。
仇建平同時指出,盡管巨星科技每年都以超過20%的速度增長,但手工具的市場容量相對偏小而且集中度很低,全球手工具市場也只有近400億美元。借助杭叉跨入裝備制造業,未來空間巨大。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