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挖掘機行業是否需要節能、減排的問題,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挖掘機械分會秘書長陳正利9月5~8日在合肥舉行的第十一屆挖掘機行業年會上給出了肯定的答復。
他指出,挖掘機生產企業包括零部件生產企業都有電鍍、磷化、清洗、鑄造、涂裝等產生污染源的工序、工段和車間,而且現在我國挖掘機保有量接近40萬臺,最近每年又以八九萬臺的數量在增長。而其中85%的挖掘機又都集中在占國土面積1/4的經濟發達地區,其密度可達到6~7臺/平方公里,加上裝載機,密度已經接近20臺/平方公里。隨著機器的增多,污染源密度的增加,挖掘機、裝載機每年將會制造出近100分貝的噪音和濃密的煙塵。
節能減排工作刻不容緩
2006年全國共銷售挖掘機48021臺,而今年液壓式挖掘機銷量截至到7月份已經達到42000臺,預計全年可銷售65000臺左右,和去年相比增長率可達35%~40%。
陳正利說,近幾年噪音大、排放遠未達標的農用挖掘機的大量生產和使用,加之國外年限過長、不合格的舊挖掘機大量涌入中國,國內不少已經使用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挖掘機至今仍在工地上冒著黑煙,顫顫抖抖地工作著。
目前我國挖掘機行業有數十家主機生產企業,再加上為挖掘機配套的企業,大大小小有百家之多。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在國民經濟強勁的增長勢頭下,包括挖掘機在內的整個工程機械行業都將得到長足的發展。這個增長速度說明了我國挖掘機行業健康穩定發展的同時,挖掘機行業的節能減排任務也更加繁重,這對于挖掘機制造企業的技術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如此,由于沒有足夠嚴格的進口制度,我國每年都會從國外進口大量的使用年限過長的舊挖掘機,這些舊挖掘機和在國內很多地方嚴重超期使用的挖掘機一起,能耗非常高,同時也成了環境的巨大污染源。
前一個時期,日立建機(中國)有限公司就經受了一次環保風暴,環保部門人員檢查了磷化工序管道內的污水,結果pH值超標。
日立建機立即采取行動增添了檢測設備和污水處理設備,籌建了一座高檔次的污水處理站。陳正利說這是企業應有的一種積極負責任的態度,今年挖掘機11屆年會在合肥召開的想法之一也是希望同行業的人員都來參觀一下,感受一下花園式工廠。同時,也將節能、減排和創新定為這屆年會的主題。
他提出一個指標或考核辦法,例如某企業年產挖掘機5000臺,雖然產品有不同規格,但可以算出這5000臺挖掘機的總功率是多少千瓦,或者按挖掘機整機質量計算出總質量是多少?同時審核該企業年度總耗電、油、氣、水是多少?大家可以橫向比較,能耗最少的企業的經驗可以在行業中推廣,并予以表彰。
技術創新是根本
或許不少廠商很樂意去做節能的事情,畢竟這會成為機器的賣點;而對于減排卻不那么熱心,因為減排需要更多的投入。但陳正利說,行業的發展必須與社會發展的大環境結合起來,現在提倡循環經濟,要求以最小的資源消耗和環境代價實現最大的發展效益,其物質循環模式是“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
高性能的發動機與液壓零部件對于節能減排工作的開展有著非凡的意義,配合大斗容的使用,將能夠大大降低產出與投入的比重,使節能減排的任務落到實處。
挖掘機主要用于土石方工程的開挖和施工,通過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使得每挖掘1立方土成本降至最低。油耗太大、燃燒不完全就要冒黑煙,污染環境。因此,發動機的技術創新是項十分重要的任務。
結合挖掘機行業的實際情況,在推進綠色制造、發展循環經濟以及節能減排方面,陳正利建議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1)政府應鼓勵民間出口國內形成的舊挖掘機(包括在中國建廠的外資企業生產和銷售的、已使用數年的挖掘機)。更新裝備,提倡盡量使用新的或機況好的挖掘機以降低能源消耗和減輕污染物的排放。目前國內二手挖掘機出口不享受出口退稅政策,是否可增加6%~8%的退稅率以鼓勵舊機出口。
2)強制性淘汰國內使用年限過長、效率低、污染重的挖掘機。應制訂一個行業標準,并有一個與此相適應的激勵機制與其配套。
3)逐步淘汰斗容量在4立方米以下的機械式挖掘機(不準生產和銷售),到目前為止斗容量在1立方米左右的機械式挖掘機已不復存在。但據了解,較大的、4立方米左右的機械式挖掘機仍在繼續生產和使用,特別在礦山上使用量高達數千臺,有關部門應下決心淘汰斗容量在4立方米及以下的、落后的、完全可以用液壓挖掘機替代的機械式挖掘機。在斗容量相同的情況下,機械式挖掘機要比液壓式挖掘機的自重大幾倍(消耗大量鋼材和其他原材料),而工作效率只是液壓式挖掘機的1/2,甚至更低。
4)強制性地規定不準使用灌裝水泥、廢鐵塊以及別的廢棄物混合在一起、外表用鐵皮包蓋的配重結構。這樣的配重每年增加幾萬個,每個配重重達數噸至數十噸,這樣的配重是不能回收的,將造成大量工業垃圾,污染環境。
5)嚴格執行國家發改委發布的、2007年7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的《進口二手機驗收規范》,擋住不合格的高能耗、高污染的挖掘機進口。
6)完善液壓式挖掘機節能以及挖掘機用發動機排放標準的制訂工作。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