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漢語詞典》中,“軸承”一詞被解釋為“支撐軸的機件,以使軸可以在軸承上旋轉”。如若失去了軸承的穩定支撐,軸———往往屬于裝備產品的核心部件———也將無法旋轉,從而令整臺裝備無法正常運行。
在實踐中,在我國軸承行業中綜合排名第一、世界軸承工業排名第十二的瓦房店軸承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依靠技術上的自主創新,不斷在高端產品上實現推陳出新,在許多重點領域的關鍵技術裝備上實現了核心部件國產化。在當前實現東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推動我國裝備制造業快速發展的創新實踐中,瓦軸集團正扮演著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迎“風”起舞
歲末年初,瓦軸集團依靠自主創新研發的轉盤軸承新產品捷報頻傳,在生產和銷售上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突破:第一套出口歐洲轉盤軸承已發往用戶,將被應用于海底電纜纏卷機中;為日本生產的大型轉盤軸承已經加工完畢,用戶正在驗收;用于醫用核磁共振設備高技術含量的新型轉盤軸承,形成了批量生產的能力;替代進口、直徑超過4米的高精密大型轉盤軸承已交付發往用戶……這些加工難度大、技術含量高的轉盤軸承的順利出產,標志著瓦軸的轉盤軸承生產能力已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并且成為全國大中型轉盤軸承規模最大、技術最強的生產基地。
在重大成套裝備制造領域中,要想研制出高水平、高檔次的裝備產品,就離不開高水平、高檔次軸承等相關基礎部件。據介紹,軸承產品作為裝備業的關鍵零部件,直接關系到裝備制造業的水平、甚至是一國的工業整體發展水平。以往,我國的軸承企業基本上是以生產低檔次、低附加值的產品為主,大量的高精密、高可靠性、高轉速軸承幾乎都要依賴進口,制約了我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速度和發展水平,并且形成了國外裝備產品大舉占領國內市場的不利局面。
針對這種情況,瓦軸集團緊緊抓住國家發展裝備制造業的機遇,以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為根本,進行了大規模的技術改造與技術創新,以加快高水平軸承的生產和發展,使公司的技術水平、產品水平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不僅培養造就了一批工程技術人員和專家,使企業的研發能力大大提高,而且研制出擁有專有技術、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高端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改善了產品結構,從而增強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改善了我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環境。
近年來,風力發電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在其帶動下,風機轉盤軸承供不應求。為滿足國家風電行業發展的需求,瓦軸集團先行一步,投資建設轉盤軸承生產基地。
在國內,瓦軸所瞄準的風力發電轉盤軸承新產品,其研發制造沒有任何經驗和標準可以借鑒。在一年時間里,瓦軸憑借著自己的研發能力,實現了高檔轉盤軸承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的快速發展。截至目前,瓦軸的轉盤軸承產品品種已增長到40多種,而且每個月都有新品種下線;該系列產品已成功應用于風力發電設備、精密醫療設備、港口塔吊、運輸機械、工程機械、冶金與礦山機械等眾多重大領域的關鍵裝備產品之中。
據介紹,為將自主創新成果有效轉化成經濟效益,瓦軸集團陸續引進了高速銑設備、大型數控鉆床、大型車磨一體化設備、大型滾齒機等眾多先進的加工設備,在短時間內具備了轉盤軸承的生產、工藝、檢測等能力。在此基礎上,瓦軸自主開發并應用了質量監控系統,對產品進行全過程控制,每件產品從來料到發貨都有記錄,過程信息完備,增強了產品的可追溯性,保障了質量。據了解,目前瓦軸生產的各種類型轉盤軸承,其精度等級可以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依靠自主創新攻克轉盤軸承這一高難度軸承產品之后,瓦軸集團從國內外主機生產廠家接到的轉盤軸承訂單,如雪片一般紛紛而來。據介紹,去年瓦軸集團一次性和國內某風力發電主機生產企業簽訂了2億元訂單,與國外主機企業也簽訂了大批出口訂單。
知難而上
據統計,2007年瓦軸共開發研制了800多種新產品,其中80%已經成為裝備制造業配套的替代進口產品,并有300多種規格的產品已成功應用于風力發電、精密軋機、數控機床、工程機械、重工起重裝備、大型醫療設備等國家重大技術專項,為裝備制造業的快速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
對于軸承行業自主創新在裝備制造業整體振興中的重要意義,瓦軸集團董事長王路順有著深刻的認識,他說:“振興裝備制造業必須有實實在在的內涵,這實實在在的內涵是靠一些項目作支撐的,像風力發電、精密軋機、數控機床、大型醫療設備等,這些都是國家重大技術專項。而在這些項目中,軸承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關鍵零部件?!?/P>
據介紹,國家提出的16項重點領域關鍵技術裝備的重大突破中,軸承在十五個領域中是關鍵零部件,直接影響了整機和成套設備的水平和可靠性。為此,瓦軸集團緊緊圍繞國務院所確定的16個重大技術專項專事自主創新,加大力度研發配套軸承產品,并將創新產品的起點瞄準了世界先進水平。
在自主創新的實踐中,為提高技術研發與產品設計水平,瓦軸集團加強了產學研聯合,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借用“外腦”、引進智力,先后同大連理工大學、大連海事大學、清華大學和洛陽軸承研究所等著名院校和研究機構聯手合作,共同進行技術開發和研究,大大地提高了企業的研發能力和創新水平。
據介紹,瓦軸集團先后與大連理工大學合作,進行產品設計CAD工程改造,使產品圖紙的設計、審批與管理全部實現電子化,極大地提高了產品設計效率,縮短了產品設計周期;與大連海事大學聯合對瓦軸檢測試驗中心壽命試驗的監測分析系統進行技術改進,軸承壽命試驗實現了振動信號自動采集處理、自動監控,軸承損壞自動報警,提高了壽命試驗的準確性,為產品設計、工藝改進提供了可靠的試驗參數;與大連交通大學合作對部分工程技術人員進行“有限元分析”軟件應用培訓,并使用有限元軟件,分析軸承在不同設計參數、不同工況等條件下接觸應力的分布情況,以此對軸承進行優化設計,提高了軸承的壽命。
與此同時,為滿足裝備制造業快速發展的需要,瓦軸集團建設了以發展重大裝備精密軸承、風力發電軸承、高精密機床軸承、裝備業大型軸承等為方向,以生產高新技術產品為主的精密技術與制造工業園。截至目前,特大型精密軸承、大型轉盤軸承和精密軸承三個項目已經先后落成并順利達產,生產出一系列可以完全替代進口的高新技術產品。
在此基礎上,瓦軸集團加快了研制高新技術產品的步伐,相繼生產出填補國內空白的1.2萬米鉆井機主軸承,國內軸承行業尺寸最大、精度最高軸承的重型機床主軸軸承,世界最先進的CSP熱薄板生產線———鞍鋼1580熱軋線配套的高精度軋機軸承,可以滿足機床行業高精密高轉速需求、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機床軸承等等,在一大批重大裝備國產化的過程中,瓦軸的軸承產品都發揮了關鍵作用。
去年以來,瓦軸集團先后將其研制的填補國內空白的風電變槳軸承試驗機、用于軋機的新型圓柱滾子軸承等30項創新成果,申報了國家專利。推陳出新勇于自主創新,不斷推陳出新。在瓦軸集團依靠自主創新研制的系列軸承產品支撐下,我國眾多重大領域關鍵裝備的核心部件得以飛旋不息。繼瓦軸集團為風力發電行業配套多規格精密轉盤軸承批量投產、全面滿足風力發電行業配套替代進口需求之后,近日,其為數控機床行業配套的高精密軸承也實現了批量出產,滿足了機床行業對于高精密、高旋轉精度、超過萬轉旋轉速度軸承的需求。據了解,在瓦軸集團投資近14億元興建的占地面積達27.5萬平方米的精密技術與制造工業園中,已有特大型精密軸承、大型轉盤軸承和精密軸承等3個項目落成并達產,形成了上千種規格的高附加值高新技術產品的生產能力。
面對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裝備制造業的難得機遇,一直穩坐國內同行業“頭把交椅”的瓦軸集團,把發展目標瞄準高端市場,重點發展能滿足國內重點工程項目和裝備制造業發展需要、能替代進口、代表世界先進水平的軸承產品。其中包括,風電行業配套的轉盤軸承、機床行業配套的高精度高速軸承、大型醫療設備軸承、天文望遠鏡機用低振動精確定位軸承、盾構機軸承等眾多產品。
伴隨著高新技術產品的成功研制,瓦軸吸引了鞍鋼、寶鋼、沈陽機床集團、北京一機床、新疆金風科技、大連重工起重等眾多國內知名企業前來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面對與客戶之間合作方式的新變化,王路順頗有感慨,他說:“這些捷足先登的客戶,看中的正是工業園里陸續出產的可以替代進口的軸承產品。從此以后,瓦軸與戰略合作伙伴的關系,不再是以前‘我賣你買’簡單的產品供求關系,而是將展開包括共同研制、共同開發、物流配送等在內的全方位合作,形成相互依托的緊密配套關系,共同振興民族裝備制造業?!?/P>
產品對路了,訂單便接踵而至。在市場上,瓦軸工業園生產的軸承產品供不應求。據介紹,僅風力發電轉盤軸承一種,瓦軸一次便與大連重工·起重集團簽訂了上億元的訂單。在德國漢諾威工業展覽會上,瓦軸展出了汽車軸承及零件、鐵路軸承、冶金礦山大型精密軸承、機床電機精密軸承及零件、風力發電轉盤軸承等100多種新產品。其中,代表當代重大裝備制造業水平的風力發電兆瓦級風機轉盤軸承,更是引起了國外客戶的高度關注,合同成交額超過1500萬美元。
前不久,瓦軸申報的“為國家16個重大技術專項配套軸承技術改造項目”,得到了國家發改委的批準,是迄今為止國家批準的最大的裝備制造業基礎件項目;幾乎與此同時,瓦軸的“機械工業大型重載精密軸承工程研究中心”也得到了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的批準,成為我國軸承行業唯一的工程研究中心。
目前,瓦軸正在加速為基礎裝備配套的高精度大型、特大型軸承基地的建設。通過對我國16項重點領域關鍵技術裝備軸承技術改造項目的實施,瓦軸不斷加大研發的投入力度,全面為國內裝備制造業配套高檔次軸承產品,實現全面替代進口產品的目標,以期發展成為國家裝備制造業精密軸承的制造基地。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