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外高原工程機械發展狀況
國外許多國家出于對節能、環境污染及軍事等方面的考
慮,都不同程度地開展了高原環境技術的研究。其研究領域
從大氣、土壤到海洋和空間環境,研究內容涉及材料在環境
條件下的性能及可靠性到機電裝備性能質量及可靠性等方
面。1971年,國際內燃機會議建立起內燃機高原功率修正規
范。70年代后期,美國對高海拔地區挖掘機的使用效率、電
機絕緣、冷卻通風、空氣過濾等都進行了研究。印度從1965
年開始著力研究高海拔地區補償內燃機功率的增壓技術。盡
管世界上一些經濟技術較發達的國家大多沒有我國這樣海拔
高、地域遼闊的高原地區,但為了爭取更廣闊的國際市場,
都十分重視高原環境技術研究。美、日等國已在70年代建立
了調壓、調溫、調濕、密封的人工氣候試驗室,全面模擬高
原環境。70年代末,美國卡特等大公司率先推出了滿足于海
拔3000米環境條件下的工程機械產品質量及可靠性保證。80
年代,日本小松公司也推出了同等承諾。目前,國外多數的
工程機械公司的產品均可達到上述條件的適用要求。
2.國內高原工程機械現狀
國內對高原、低溫特殊環境的工程機械研究主要是從青
藏鐵路建設開始的。在青藏鐵路一期工程建設中,對工程施
工機械的高原特殊環境適應性問題進行了大量的試驗研究,
解決了建設中的一些問題。在此基礎上,通過不斷規劃和發
展,我國先后研制出多種高原型工程機械裝備,用于國防工
程建設和高原地區經濟建設,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
效益。
3.與國外的差距
(1)通用型工程機械主機的基礎質量及可靠性方面的差
距
我國工程機械產品與國外相比存在如下問題:①產品質
量不穩定,抽樣合格率低;②可靠性差,早期故障率高;③
設計水平低,性能差,不能滿足用戶要求;5企業質量意識
弱,質量體系不健全。這些問題造成我國通用工程質量和可
靠性不能滿足高原特殊環境的要求。
(2)產品環境技術基礎研究方面的差距
國外工程機械行業對環境技術相當重視,研究開發也比
較早。因此,高原工程機械在動力性、經濟性、舒適性、排
放性、耐久性、可靠性等各方面均達到先進水平。目前,美
國、日本等國的多數公司的工程機械產品都能滿足海拔3000
米環境條件下的質量及可靠性要求。
我國在高原工程機械研究開發方面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
果,但由于缺乏持續深入的研究,缺乏大規模高原重點工程
項目的帶動,因而到目前為止,我國工程機械行業上千廠家
尚無一家推出產品在高海拔條件下使用的質量承諾。
(3)技術標準及其貫徹執行方面的差距
國外在70年代中期就已制定了高原環境技術的相關標準
及規范。我國工程機械的技術標準大多是80年代到90年代初
借鑒國外同類標準結合我國實際制定的,不僅與國外同類標
準存在一定差距,而且由于我國工程機械行業有相當一部分
企業貫徹標準意識不強,使得產品在動力性、經濟性、可靠
性、耐久性等方面遠遠達不到規定的要求。
(4)服務方面的差距
我國工程機械產品高原地區使用的服務機制難以建立。
若要發展高原工程機械,就必須加強產品售前、售后服務,
建立完善規范的售后服務與信息反饋網絡。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