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工程機械質量監督檢驗中心 李鐵生
一、挖掘機行業發展概況
挖掘機是工程機械的重要機種之一,它廣泛用于礦山采
掘、建筑施工、筑路工程、水電建設、港口工程、農田改
造、國防工事等土石方工程中。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飛速發
展,特別是國家逐步增加高等級公路、鐵路、住宅和水利設
施的投入,挖掘機越來越顯示出適應性強、作業效率高等優
越性。
我國挖掘機生產起步于50年代,1954年成功地試制出我
國第一臺斗容為1m 3的機械傳動正鏟挖掘機。進入80年代以
來,我國挖掘機行業通過技術引進、消化和合作生產等方
式,吸收國外挖掘機生產的先進技術,使我國的挖掘機產品
在技術水平、產品質量和生產管理等方面有了進一步提高。
進入90年代,隨著國內挖掘機市場需求迅速增大,一些
原來生產其他工程機械的企業紛紛開發挖掘機產品,同時國
外一些大公司也瞄準了中國市場。短短幾年內,先后有日
本、韓國、美國、德國等十幾家公司與中國企業合資或在中
國獨資辦廠,使我國挖掘機行業由原有的6家骨干企業猛增至
44家。
1998年和1999年,國家工程機械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先后
兩次對我
國挖掘機產品進行了產品質量國家級監督抽查,摸清了行業
的基本情況:
1.企業類型。目前,在生產挖掘機的26家企業中,國有
企業14家,占全國企業總數的53.8%;外商合資、獨資企業
10家,占企業總數的38.5%;集體企業2家,占企業總數的
7.7%。
2.固定資產。26家企業固定資產總額為394688萬元。其
中,國有企業175806萬元(含生產多機種的企業),占固定
資產總額的44.5%;合資企業137560萬元,占固定資產總額
的34.8%;外商獨資企業71670萬元,占固定資產總額的
18.2%;集體企業9652萬元,占固定
資產總額的2.4%。
3.職工人數。挖掘機行業現有職工29622人。其中,國
有企業人數20924人,占職工總數的70.6%;合資企業人數
6611人,占職工總數的22.3%;獨資企業1002人,占職工總
數的3.4%;集體企業1085人,占職工總數的3.7%。
4.挖掘機產量。1999年1~9月,全國共生產液壓挖掘機
4909臺。其中,國有企業生產663臺(含貴州詹陽),占全國
總產量的13.5%;合資、外商獨資企業生產4166臺,占全國
總產量的84.9%;集體企業生產80臺,占總產量的1.6%。
從統計資料可以看出,占全行業25.7%的員工,利用
53%的固定資產,生產出占全行業總產量的84.9%的挖掘
機。這說明合(獨)資企業的年生產能力強,他們已經成為
影響我國液壓挖掘機市場的主導力量,預計今后幾年他們仍
將繼續影響我國挖掘機市場。
二、合(獨)資企業產品技術質量與現狀
目前,合(獨)資企業的產品所采用的先進技術主要體
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外觀造型新穎,有時代感;司機室內部裝飾豪華、優
雅;座椅調節功能多;大容量空調已逐漸成為標準配置。
2.采用阻尼系統(如六支點液壓彈性支座)安裝的全天
候鋼制駕駛室,并適當增加地板的厚度,減震效果好。
3.多功能的監視器和開關。監視器和開關的功能越來越
多,使司機能夠及時地了解機器的工作狀況和根據需要選擇
不同的工作模式。
4.計算機的廣泛應用。如根據不同的負荷(輕載荷、重
載荷、精細操作等)工況,控制系統通過微機自動控制發動
機轉速和泵的排量,輸出最合理的動力,以達到高效、節能
的目的。
5.具有瞬時加力功能。通過加力開關,使主溢流閥的壓
力提高,增大斗桿、鏟斗的挖掘力。
6.發動機上裝有自動怠速系統,節約能源。
7.低噪音設計。選用低噪音發動機、泵或馬達,并在發
動機蓋、左右側門、配重等處采用吸音材料以及大尺寸的消
音器,使整機噪音很小。
三、國有企業產品存在的問題及設計思想的轉變
國有企業液壓挖掘機的年產量(含貴州詹陽),1995年
為1800臺,1996年為1243臺,1997年為1003臺,1999年的產
量不到千臺,基本處于停滯狀態。困擾國企發展的原因固然
有資金缺乏、包袱沉重等原因,但根本原因在于國企的產品
技術性能不夠先進、質量有待提高、可靠性低、壽命短等。
與合資企業的產品相比,國產挖掘機在以下幾個方面亟待改
進:
1.涂裝質量及油漆牢度差;
2.司機室制作水平低,司機室內部操作舒適性差;
3.機電一體化水平低;
4.挖掘機的噪聲和振動大;
5.零部件以及整機的可靠性差。
近兩年來,國有企業產品的設計指導思想已經發生變
化,在設計觀念上已從單一國內配套轉向國際協作的設計思
想上來,陸續投入批量生產的上建SW200LC、西挖H XW200、
合肥萬方H K200、貴州詹陽JY220、柳州工程及泰安工程的
W Y20等已選用康明斯、帕金斯等公司的發動機,德國力士樂
和日本東芝、川崎的泵、閥以及帝人制機的馬達等,使這些
產品的性能及可靠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今后,國有企業除
繼續走好集天下之優、創中華品牌的路之外,還應在進一步
完善這些產品的同時,迅速向系列化方向發展。只有不斷提
高產品質量,國有企業才會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