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組織張凱麗
編者按:近幾年,縱觀整個工程機械大行業,工程起重機行業一直處于低迷狀態,這其中固然有宏觀經濟的原因,但市場和技術發展的停滯不前也不容置疑。在同樣的大環境下,裝載機、挖掘機、壓路機和平地機等小行業市場在幾年內都有不俗的表現,分別火了一把,而工程起重機行業卻頗有點“情”場失意的感覺,一直在低谷排徊。工程起重機行業內赫赫有名的“四大家族”在人們的印象中似乎也漸漸淡漠了,昔日繁榮昌盛的景象已不復存在。所幸的是2000年上半年,各家的生產與銷售都稍有起色,讓大家看到了一線生機。本刊特邀業內“四大家族”的4位總工程師從宏觀經濟、技術及市場等不同角度對行業近幾年的狀況和前景進行剖析,以期引起全行業的共同關注與探討,為行業繼續保持目前穩步回升的態勢獻策。尤其是面臨西部大開發這一難得的歷史機遇,如何抓住這次機遇,使工程起重機行業重振雄風,都將是行業上下共同努力的目標。
羅衍領
徐工集團徐州重型機械廠總工程師工程起重機具有機動靈活,快速轉移工地,一到現場即可投入作業等優點。因此,用途廣泛,到處擔當大力士角色搬運重物,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近幾年來工程起重機行業一直在走下坡路,在低谷里徘徊,許多企業陷入困境,起重機行業并駕齊驅的“四大家族”慢慢分化,已拉開距離,市場競爭的作用已經顯現?;仡櫱皫啄旯こ唐鹬貦C行業狀況,可以說市場容量小,生產企業多,低水平、低價位、出不去、進不來、封閉保守,死氣沉沉。所幸的是自1999年下半年開始,市場有所回升,各家的生產與銷售都有起色,讓大家看到一線生機。
一、前幾年市場行情淺析
工程起重機市場1993年銷量達到5700多臺,1994年開始下滑,1999年銷售2650臺,5年多的時間,市場萎縮了55%,行業內幾乎所有的企業都陷入困境。從1994年開始國家實行宏觀調控政策,國民經濟增長速度下降,整個工程機械行業規模在收縮,工程起重機行業跟著下滑,這是意料之中的,但下降幅度之大,是出乎人們預料的。近幾年國家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擴大基礎建設投資規模,刺激消費,工程機械行業有所回升,象壓路機、平地機、挖掘機等小行業都曾紅火過,而工程起重機卻沒有啟動,為什么會這樣呢?我認為通過下面幾點可以說明:
1、工程起重機的市場與國家宏觀經濟形勢有關,與基礎建設投資規模沒有明顯的直接關系工程起重機的作業對象是“起吊重物”,而“起吊重物”在工程建設中并不是主要的工作任務,象修路、水利工程等需要的是混凝土機械、壓路機、平地機、攤鋪機、挖掘機等施工機械,而工程起重機雖然也用到,但不是主力。在民用建筑中,起吊重物雖然是主要的工作任務,但這項任務是由塔機來完成的。在各種工程建設中,工程起重機都不是主要的施工機械。因此,擴大基礎建設投資規模,重點工程的啟動,對工程起重機沒有明顯的拉動作用是可以理解的。工程起重機的作業場所很廣,及戶很分散,其市場與國家宏觀經濟形勢有關。徐州重型機械廠1994年到1998年的銷售統計資料中,用戶排序如下:一般行業、工礦行業、交通市場、建筑安裝、運輸業、輸變電工程、鋼鐵工業、煤炭地質、水電工程、鐵路工程、化工行業、石油。由上面十幾大類用戶可以看出,工程起重機用戶很分散,排在第一位的一般行業、工礦行業,更是分散在各個領域里。這就表明工程起重機與宏觀經濟形勢、物資流動、運輸量、基本建設、國民經濟景氣情況有關系。國家宏觀經濟自1994年開始調控,許多行業經濟效益下降。從1998年開始國家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擴大設資,刺激消費,提出用3年的時間使國有大中型企業基本脫困。宏觀經濟形勢逐漸好轉,2000年上半年國民經濟GDP增長速度達到8.1%。工程起重機市場從1994年開始下滑到1999年下半年開始有所回升,2000年上半年又有較大增長,工程起重機的市場形勢隨國家宏觀經濟形勢好轉而回升。
2、市場容量小,產品壽命長,市場容易飽和,競爭激烈工程起重機(在這里主要指輪式、汽車式)機動、靈活、作業半徑很大,其租賃業務活躍,許多非經常性作業的用戶,采用了租賃方式,而不是購買。而很固定的作業場所,如樓房建設工地,又被塔機取代。這就決定了工程起重機行業是個小行業。國內市場目前只有十幾億人民幣,國際上大約有七八十億美元。國際最著名的兩家工程機械制造企業卡特彼勒和小松,都不生產起重機。工程起重機在作業過程中,一般情況下都是小心翼翼進行,作業過程中對機器的沖擊、磨損并不嚴重,因此,工程起重機的壽命較長,一般在10年左右。由于壽命長,起重機的市場容易飽和。1993年市場達到最高點,1994年開始回調,除了宏觀經濟變化外,市場飽和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1999年底和2000年上半年的市場回升,也與1993年以前進入市場的起重機逐漸開始報廢更新有關。1999年工程起重機銷量只有2650多臺,而生產企業卻有18家之多,僅原“四大家族”的生產能力就遠大于市場容量。由于市場萎縮,生產能力過剩,競爭激烈,多數企業陷入困境,當市場好轉時,困難企業資金等問題很難擴大生產規模,新增的市場份額被有實力的企業占去。1994年以來的市場回調,使得各企業的市場份額重新分配,小企業的規模在接近原大企業,大企業之間的差距也在拉大,“四大家族”并駕齊驅的現象不復存在。1999年按銷售收入排序,徐州重型機械廠第一,銷售收入是第二名的1.3倍;而2000年1~6月份的統計資料表明,徐州重型機械廠的銷售收入達到2.2億元,排在第二位的只有1.05億元,相差一倍多(1999年的數字來自工程機械協會統計資料,2000年上半年的數字來自各企業的交流資料)。徐州重型機械廠1999年銷售收入比1998年增長34.9%,2000年上半年比1999年同期增長51.5%。徐州重型機械廠近幾年的快速增長得益于三點:
(1)強大的技術開發和技術創新能能力。在汽車起重機市場下滑時期,開發出了從35t到150t的履帶式起重機、隨車起重機系列產品和高空消防車系列產品。新品的增長彌補了老產品的下滑(消防車未統計在銷售收入內)。在汽車起重機方面,不斷改進、不斷室完善,技術性能進一步提高,新一代更新換代產品即將投放市場。
(2)推行名牌戰略、精品戰略。加強質量控制,提高產品可靠性,提升徐工集團“海虹”牌汽車起重機在市場中的定位。
(3)利用集團優勢。當起重機市場萎縮,徐州重型機械廠處于困難時期時,徐工集團在內部配套、資金協調、市場策劃、聯合開發等方面給予了全力支持,使得重型機械廠保存了實力,穩定了隊伍,生產經營始終正常進行,充分體現了徐工集團的整體優勢。由于徐工集團的整體優勢,使得重型機械廠在困難時期有精力、有能力抓內部管理,推行購銷比價管理、壓縮開支、降低成本;當汽車起重機價格下降,有的企業難以維持時,徐州重型機械廠還能保持一定的邊際貢獻;當市場好轉時,徐州重型機械廠能夠迅速擴大生產規模,占領市場。
3、低水平、低價位,出不去、進不來
中國的工程起重機以汽車起重機為主,全地面起重機和輪胎式起重機幾乎為零,履帶起重機品種規格很少。汽車起重機的整體技術水平遠落后于歐美十幾年前就已投入市場的全地面起重機。中國的工程起重機與歐美全地面起重機的差距至少有20年。汽車起重機是工程機械、又是特種汽車,技術復雜程度在工程機械里面是很高的。但是長期以來,汽車起重機的價格處于很低的水平,與其他工程機械比較明顯不合理。以16t汽車起重機為例,三橋專用底盤,整機重量達到22t左右,整機售價在40~45萬元之間,甚至有的企業賣到38萬元。20t級的挖掘機所采用的零部件、工作原理、整機重量都不比16t汽車起重機更多更復雜,其售價卻高得多,銷售最大的是80萬元左右的合資企業產品。固定式混凝土拖泵技術復雜程度和重量要遠小于16t汽車起重機,而60型混凝土拖泵售價超過50萬元,一度曾賣到70多萬元以上。由于售低很低,各生產企業都在降低成本上下功夫,至今汽車起重機的配套沒有一家選用進口件,清一色國產貨。配套件的低水平,使得整機可靠性低,先進的液壓系統無法采用,整機技術水平上不去。由于價格低,國外的產品、先進的技術進不來,對國內產品沖擊小,國內產品技術進步慢;由于低價格,造成低水平,低可靠性,產品出不去,無法開拓國外市場,大家都在搶占國內很小的市場,導致價格戰。這樣就形成一個封閉的、低水平的競爭局面。工程起重機行業的封閉、保守是很典型的。近10年,國內各家生產企業幾乎沒有什么變化,合資企業很少,引進技術的成功范例幾乎沒有,進口產品總量不多。自身的產品技術性能和規格品種都沒有發生大的變化。工程起重機行業的這種封閉狀態,絕不是正?,F象,追究其形成的原因,我想有兩點:一是汽車起重機比較復雜,技術難度大,而且受到專用底盤和上目錄的限制,國內生產其他工程機械的企業很難進入工程起重機領域,因此,受到行業外新生對手的沖擊較少;二是起重機作業工況多數情況不連續,不激烈,基本上是一個獨立作業過程。它出故障較少,或者說出了故障有時間排除,用戶還能夠容忍下去,對高價位的進口產品需求并不迫切。因此,受到國外進口產品的沖擊較少。由于沒有外來沖擊,造成了封閉的局面。這種封閉的局面既不利于技術進步,也不利于市場的開拓。
二、工程起重機行業展望
隨著國家宏觀經濟形勢的進一步好轉以及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基礎建設工程進一步展開,工程起重機行業將進入一個較長的上升期,但這種上升是緩慢的,不是激烈的,不大可能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隨著中國加入WTO,工程起重機行業的封閉局面將逐漸被打破。加入WTO后,限制進口起重機的政策將不復存在,中等噸位的起重機(主力機型)將陸續有少量進口。用戶對產品的可靠性、技術性能、操作性能、舒適性以及外觀將越來越挑剔,迫使各企業不得不在產品的更新換代上下功夫?,F在的低水平、低價位將被打破,這種打破無論對用戶,還是對生產企業都有好處。隨著產品技術和可靠性的提高,有實力的企業,將逐步走向國際市場。由于工程起重機行業的長期封閉、下滑,造成各企業都比較困難,目前還沒有出現有實力去兼并其他困難企業的企業,而企業之間的聯合成功的又很少,因此,工程起重機行業還看不到兼并聯合的跡象。盡管很需要產生大的工程起重機生產企業與國際上大公司去抗爭,但這種大的企業只能是在競爭中發展起來。汽車起重機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在國內市場仍將占主導地位,但應看到全地面起重機的優越性能和歐美市場的普及,汽車起重機向全地面發展應是趨勢。從長遠發展角度看,國內應研制適合中國國情的、中價位的全地面起重機。工程起重機市場已經開始回升,大家都希望繼續保持目前穩步回升的態勢,我也衷心希望行業內珍惜這次發展機遇,加強行業自律,有序競爭,共同發展。我們期待著繁榮昌盛的景象再現。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