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蔓延時期,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稅費減免措施,扶持受“非典”影響下的經濟,有評論認為這是一種值得提倡的“放水養魚”政策。然而,就此次受影響的我國外貿行業,雖然也充分享受到了優惠政策所帶來的好處,但他們目前最需要的也許不僅僅是減免今后產生的稅費,而是期望國家能及時解決出口退稅滯后的問題,加大退稅力度。
眾所周知,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中,出口所占比重近年來越來越大。但今年以來,這一行業在剛剛受到美伊戰爭的沖擊后,又最快最直接地受到來自SARS的侵襲。
在最早發現疫情的外貿大省廣東,一些國家的政府或進口商開始要求中國企業出口貨物出具無SARS病毒的證明書或SARS消毒證書。接著便是商貿往來停滯,導致訂單下滑、企業停產,也有企業試著以“出口轉內銷”的方式將視線轉向國內市場,但在人流、物流和信息溝通基本處于隔絕狀態的情況下,運輸渠道基本陷于癱瘓。
另外幾個疫情嚴重的省市情況與廣東基本類似。而在其他沿海及內陸地區,雖然疫情不如北京、廣東、山西等地嚴重,但難免直接或間接地受到波及。
沖擊不光表現為外貿生產的萎縮,還反映為外商對中國產生了心理預期搖擺。目前已經有跡象表明外商的很多在華考察、投資、生產計劃被迫取消或延期,如若疫情持續蔓延,這部分外商直接投資很可能將分流到其他地區。
SARS疫情的蔓延,同時也讓一些國家有機可乘,以防范SARS為由,開始對我出口商品設限。
最近,中央和地方政府針對外貿出口和吸引外資,不斷有優惠政策出籠,為企業打氣助力。在5月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了應對“非典”影響做好當前經濟工作的八條措施,其中有一條就是特別針對外貿出口和利用外資的措施。
但記者通過對浙江、江蘇、廣東等省一些出口重地的經貿部門和企業的了解,這段時間呼吁政府加大出口退稅力度,兌現巨額“白條”的聲音相當集中。在時下政府出臺種種優惠措施的前提下,希望政府能在困難時期償還出口退稅的巨額“白條”。
通常,多數大宗類出口產品生產企業的正常利潤基本依賴于國家的出口退稅,一旦退稅受阻且長期拖延,出口企業的生產資金只能依賴銀行貸款解決,企業出口成本由此增加,輕則影響企業出口積極性,重則使生產難以為繼,并在整個及相關產業鏈中形成三角債務。
業內人士認為,SARS對中國外貿的影響已經呈現出來,在目前及今后的一個時期內,政府所能做的,除了減免稅、提供財政貼息貸款之外,可能最重要的還是加大退稅力度,償還“欠債”。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