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拖開展“牢記使命創新發展”廠史教育活動以來,數千名員工參觀了東方紅農耕博物館。對他們來說,既是學習,也是激勵。參觀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東方紅情結。
老員工回首崢嶸路
“一進門就看見我們自己生產的1204拖拉機,再往里走,是不同時期生產的拖拉機展品,好像翻開了我30多年的工作經歷,真讓人激動?!比b廠機三車間的張忠敏已經工作33個年頭了,他說,東方紅農耕博物館里那臺上世紀80年代生產的40拖拉機,是他20多歲時生產的,現在看到格外親切。
“我是一拖的第二代?!币谎b廠紀委書記蒯嘉林說,從小就在這個地方,沒離開過一拖。到農耕館參觀,他看到那臺18年無大修的功勛車特激動。2002年,他到青龍山農場出差時,還特意找到置換功勛車的東方紅C1002,C1002被機手系上了紅絲帶,他們也對東方紅產品寄予厚望。
一裝廠質量部檢查員張冬梅是一拖的第三代,1988年進廠。她說,父親和爺爺都很關心一拖,過段時間就要問問她廠里的事情。如果農耕館能對父親和爺爺這樣的退休老員工免費開放,讓他們也能了解廠里的發展,那就更好了。
新員工擁有新情結
“震撼”,三裝廠企業發展部的何況這樣形容他走進農耕館的感覺:“那些拖拉機都是老一輩辛勤工作的結晶,作為一拖年輕的一代人,我為他們感到驕傲和自豪。那些展品傳遞出的文化和信念也激勵和促進我們在這片沃土上奮斗,灑下青春的汗水?!?/P>
一裝廠計算機中心的王行說,農耕館中若能有一些展示拖拉機工作原理的模型就更好了。這樣能一邊參觀整機,一邊了解科學知識,農耕館也就具備了科技館的功能。
再續東方紅輝煌
參觀后,一裝廠質量部檢查員李宗敏寫下了這樣一段飽含深情的話語,濃濃的感情道出了每個一拖員工的心聲:
“農耕館中濃厚的歷史文化氛圍,將我一步一步地帶入一拖成長的歷程中,感受她在時間長河中沉淀下來的厚重底蘊,領悟她在風雨坎坷中傳承下來的精神內涵,反省我在一拖發展中努力付出的微薄力量,期盼她在世界舞臺上創造出輝煌佳績?!?/P>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